第249部分 (第3/4页)
“皇上,扬州盐商富户们合力捐献了白银两百万两作为此次朝廷南征的军费!”常炎林小心禀告道。
“哦,有意思?”朱影龙奇怪的问道,这些势利的盐上哪一个不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去年运河清淤,要不是看在运河清理后会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才纷纷慷慨解囊的,这次怎么了,一旦南北开战,对他们的生意可是大大的影响,就算战争平息下来,没有半年估计也恢复不起来,他们突然纠集起来给朝廷送钱,恐怕目的没有那么简单,至少要从朝廷这里拿过去十倍的好处。
“皇上,这银子臣让人退回去?”常炎林见朱影龙犹豫不决,脸色变换不定,还以为会拒绝呢。
“不,收下!”朱影龙哈哈一笑道,“你安排一下,朕想见见这些人,来地方了,见一见地方上父老乡绅也是应该的。”
“微臣明白!”常炎林有些摸不着头脑,银子收下就是了,为何还要见他们呢,这些盐商们可有福了,普通人一辈子哪有一天能亲眼目睹天颜的。
“还有他们又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以供皇上在扬州的花销,他们听说皇上轻车从简,吃住太简朴,十分的不忍心,因此……”常炎林边说边看朱影龙的颜色,发现皇上的脸上依旧笑意盎然,没有生气的意思,因此放心大胆的说了下去。
“好呀,这是好事呀,朕来扬州一趟,什么事情还没扳成,银子就赚了一百万两,朕这个皇帝可真是值钱呀!”朱影龙笑笑道:“朕可得好好谢谢他们,三位爱卿你们说是不是呀?”
“皇上说的极是!”洪承畴第一个附和道,想当初他来扬州当知 府,为筹银子清理运河航道,那可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才筹到了三百万两,皇上一来,他们到主动送钱过来了,嘿嘿,这些抠门的盐上们要倒霉了,皇上分明找到了一条敲竹杠,生财之道,谁让皇上自己没钱呢?
袁崇焕虽然不及洪承畴领悟的快,但很快也听出来话中有话了,微微一笑,没有出声。
道是常炎林不断念阿弥陀佛,祷告那些盐商们不要来找他,这是他们自找的。
朱影龙一句“散了!”,三人纷纷起身告退,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十九卷:浴血江南之第三章:两淮盐商(一)
煮海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 //”两淮盐业, 淮盐,顾名思义以淮河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在我国数千年产盐历史中两淮地区是主要的产盐区。明、清时期,淮盐以色白、粒细、质量上乘作为贡盐,内府采办的也都是淮盐到了明末,两淮盐产量达到了惊人的高度,盐税总量达全国的三分二之强,因此两淮盐运使这个不过四品的官职也因此成了炙手可热的对象,就是降几级都有人争的头破血流,两淮盐运使司衙门设在了烟花繁荣之地的扬州,更是让官场中人趋之入務,一边可以大把的捞银子,一边还没有在温柔乡里面打滚,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呀?
明朝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
明代淮盐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煎盐,二是晒盐。由于气
候原因,淮南盐多煎盐,淮北盐多晒盐。煎盐也叫“煮海为盐”,其生产流程主要有:开辟盐场、摊灰曝晒、淋灰取卤、石莲试卤、备足柴草、锅熬2。2”其最后工序也是关键一道工序。其关键 设备是:盘铁或者锅。盘铁又叫铁盘,为大型铁铸煎盐工具,其形制,《两淮盐制法》说:“铁撇盘四角鳍为一,织苇拦盘上,周涂以蜃泥。盘周阔数长,径亦丈许,用铁打成叶片,用铁钉拴和,其底平如盂,其四周高一寸。其和缝处一经卤汁结塞,永无隙漏,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一昼夜可烧5…6盘,每盘_斤。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