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部分 (第4/4页)
进口量还要增加,至少在目前的基础上要翻上一番。”
李延平闻言点点头道:“老杨,这事你就下决心吧。别看你足不出户,对于外界的了解,和世界形势变化的掌握,可比我强得多了。我们几个尽量的配合你。不过对于中央提出的向美国选派留学生的看法,你是怎么考虑的。”
杨震沉默了一下后道:“给中央回电,按照目前的形势看,我们可以与美国人谈。但有一点请中央考虑,在美国人不一定提供奖学金,以及我们现有的财力要尽可能的投入到军工以及基础建设,还有东北局要负担一部分留苏学生生活的情况之下,派遣留学生去美国适合否?”
“在资金来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之下,我们有无能力以及必要的财力,支撑派遣留学生的费用。美国人不可能接受我们与江北达成的以货易货的交易模式,而单以现金支付能力来看,我们必须要考虑承受能力。还有国民政府以及美国人会有什么看法,会不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被动”
“另外,选派留学人员我们该如何管理?是按照目前在苏留学生的管理模式,还是采取国民政府的散养方式。在学成之后,是立即回国,还是先利用美国优良的条件做研究,在恰当的时候再回国这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事情。”
“我的建议是在财力可以支撑的范围之内,选派一些留学生,但是不要全部由东北局选拔,大部分应该由中央抽调。一旦我们谈成,由关内出发为好。我们选派对外留学生,应该一分为二。对美留学生,应该以关内选拔为主。对苏的留学人员以关外,也就是东北本地选拔为主,关内选拔为辅。”
“至于科目,则尽量选择流体力学、材料学、航空工程研究、机械以及物理等一系列理工类为好。选择这些科目,为我们今后在抗战胜利,建立我们自己的全国政权后,发展我们自己的科学技术做好准备。”
第四百四十四章 借力打力而已
杨震最后一段话说完,无论是李延平还是袁芷若都吓了一跳,发愣的看着他。“建立我们自己的全国政权”这个话题还没有人在党内提起过。而且从现在看,在抗战胜利还不知道猴年马月的情况之下。在抗战胜利建立自己的全国性政权,更是连想都没有人去想过。
在反应过来后,李延平有些不确定的道:“老杨,给中央这个电报真的将这几句话都加上去?这个提议,现在要是传出去,可是有破坏统一战线,煽动内战之嫌疑,是不是有些不恰当。一旦泄露出去,很容易给中央今后的工作带来被动的。”
对于李延平的犹豫,杨震手一挥道:“一字不改,就这么发给主席。我想主席会慎重考虑的。不过这份电报只发给主席,别人就不要插手了。抗战早晚有打完的那一天,而有些事情,该是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说到这里,杨震沉默了一下还是决定岔开这个话题道:“好了,我们只是提供部分建议,至于该怎么考虑,就由中央去决定,我们就不必去操这个心了。留学生的事情先不谈,等大致的事情都谈完了,在最后敲定也来得及。
“不过政委,我只能在佳木斯最多只能呆上两天,这已经是最大的限度了。眼下的战局,我不说你也知道。我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这些药贩子打交道。这件事情,让小袁,哦袁秘书配合你和他们谈,大主意你定。反正我上前线也不方便她,就留下佳木斯协同你和这帮洋鬼子打交道。”
李延平听到他的这番话,倒是没有什么表情。那边袁芷若听到杨震很直白的说带着她上战场不太方便,却是皱了皱眉头。可就在她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