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部分 (第2/4页)

式坦克上的九七式五十七毫米短榴弹炮,虽说在性能上不如苏军坦克上的四十五毫米火炮威力大,尤其是穿甲能力不如苏制坦克炮。但是按照诺门罕战役期间的经验其在五百米的距离上,穿透苏制t二六坦克几乎没有任何的问题。

那些苏制t二六坦克和bt式快速坦克机动性虽说极强,而且火炮的威力也不小,射速普遍高于日军坦克。但是他们只有十五毫米厚的前装甲,无论如何是抗不住自己坦克上的五十七毫米火炮威力的。

别说九七式坦克上的五十七毫米炮,就是九五式轻型坦克上的三十七毫米炮,在五百米的距离内击穿他们的装甲也没有任何的问题。至于装甲更薄的bt式快速坦克,除了速度之外更是一无是处。

而自己联队中还有四辆整个日军中最新式的九七改式坦克,其装备的一式四十七毫米火炮威力更加强大,甚至能够在五百米处击穿七十五毫米厚的装甲。虽说之前损失了一辆,但是现在可还有三辆。

这种所谓的一式四十七毫米坦克炮,是根据在诺门罕战役期间缴获的苏制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炮改进的,性能还在苏制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炮之上,也是日军第一种真正具备反坦克功能的坦克炮。

日军对这种新式的火炮,可谓是寄与了厚望。但现在让生驹林失望的是这些火炮打在敌军的坦克上,却是犹如挠痒痒一般,不是被弹开就是毫无作用。这不符合常理,更不符合在诺门罕战役之中与同样是苏制坦克作战的经验。

其实这位生驹林中佐,明显犯了一个常识性的,也是观念性的错误。他还在用诺门罕战役期间苏军t二六坦克和bt式快速坦克的性能,来评价抗联这些至少在外形上与苏军坦克相似的坦克性能。

却不知道,正是因为苏军在诺门罕战役期间,因为两种主力坦克装甲过薄,在战斗之中受到严重的损失。甚至在围歼日军步兵的时候,面对日军已经落后的两种三七反坦克炮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所以苏军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两种坦克都进行了修改。作为工业水平远远超过日本的苏联,因为其雄厚的工业底子,其坦克的改进速度远非观念陈腐的日军可以相比的。同样在总结了诺门罕战役得失的苏联,不仅在短时间之内研制出了新式的坦克。还将原来的老式坦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装。

由于杨震在引进坦克的时候,指名要装甲厚度在五十毫米左右的t二六坦克的最新型号t二六s型,以及与诺门罕战役时期的苏军使用的bt五式坦克有较大提高的bt七式快速坦克。

而且这些坦克连同后来在海拉尔购买,以及陆陆续续又购买的部分老式t二六b型坦克和bt五式坦克都经过了改装,安装了此时还属于绝密,改造费用低廉,不用对坦克进行大规模的手术,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生存能力的附加装甲。

第二百九十五章 附加装甲

这些经过改进后的坦克在三百米的距离上,日军的现役坦克炮几乎没有一种能够穿透的。只不过因为这些附加装甲,即便是在抗联之中也是绝密。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是杨震亲手抓的。

附加装甲在后世并不稀奇,只要有钢板和钝性炸药,在加上一些橡胶一类的东西就可以制造出来。这些附加装甲既可以减小坦克研制时候的自重,大幅度的提高对复杂地形的通行能力,并减少对大功率发动机的依赖,但却可以较大幅度的提升了坦克的防护力。

最关键的是与那些高科技的复合装甲相比,其价格及其低廉。是后世一些无力更换造价高昂的新式坦克国家,升级自己主战坦克的首选设备。虽说在使用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价格与通用性却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缺点。

而且这些附加装甲,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说穿了几乎是一文不值。一般的工业化国家,只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