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4/5页)
心教育,注意为国家培养人才,“大兴学校,以教诸生”,《宋史》赞他:“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也青睐有才华的人,喜欢奖掖人才。范仲淹、孔道辅等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以致有人在晏府庭前贴上一副对联:“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
诸多正史和野史,都记载了晏殊和范仲淹、欧阳修、宋祁等人交往的趣闻轶事。
《涑水纪闻》记载,晏殊在翰林时,欣赏范仲淹的才华,推荐他做了馆职。当时章献太后刘娥主政,立仗礼官为了取媚太后,准备在冬至时节,举办皇帝赵祯率领文武百官给太后跪拜献寿的活动。范仲淹认为这是“亏君体,损主威”,上奏反对。晏殊很惊慌,也认为范仲淹年少轻狂,立刻召来责骂一通。面对恩师的怒斥,范仲淹并不心虚,反倒坦荡地说:“我正因为受您举荐,才一定要坚持直言正论,以免别人指责您举人失当。但我没有想到,却得罪了您。”晏殊听得十分惭愧,无言以应。但他内心里对范仲淹十分钦佩,以致后来在选择女婿这样的生活小事上,也来征求范仲淹的意见。范仲淹推荐富弼,他就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但奇怪的是,晏殊却不喜欢欧阳修。欧阳修受到他的举荐,特来答谢,对老师的一贯不重视,未免有些不痛快,在信中发了怨言,说:“出门馆不为不旧,受恩知不为不深,然足迹不及于宾阶,书问不通于执事。岂非飘流之质,愈远而弥疏,孤拙之心,易危而多畏。……”
晏殊见了,也不解释,只是口授数语,命令下人代为回信。下人道:“欧阳公素有文名,这样回答,似太草草耳。”晏殊不以为然,还不耐烦地道:“回应一个知举的旧门生,这样已经绰绰有余了。”
而晏殊对宋祁却恩宠有加,非常引以为豪。宋祁热衷诗酒歌舞,与他“臭味相投”,以致晏殊恨不能“雅欲旦夕相见”,还将府邸买在一起,留下一段动人的师生佳话。
但在晏殊“罢相”的政治风波中,这段师生佳话消失殆尽。
晏殊一生仕途平稳,唯一的“罢相”风波,并不是他的错,而是与子虚乌有的“狸猫换太子”扯上了关联。
宫女李氏生下仁宗赵祯后,在真宗赵恒的默许下,孩子归到章献太后刘娥名下,此事朝廷内外皆知,唯独孩子被蒙在鼓里。李氏去世时,晏殊写了祭文,自然也不能捅破。刘娥去世后,赵祯知道了来龙去脉,很伤心未能与生母相认,却也不能追究父亲及养母刘娥的不是,一腔郁闷之气就出在了晏殊头上:“都是晏殊可恨可恼,不在祭文中写明,以致朕不知晓此事!”加之有大臣煽风点火、挑拨离间,赵祯想重处晏殊,就召宋祁制作罢相诏书。
晏殊因此罢相,大多数人都很同情。但宋祁这个得意门生,前夜还在老师家里把酒言欢、狂歌纵舞,起草罢相诏书时,却不仅颇多贬义之词,说他“广营产以殖赀,多役兵而规利”,而且毫不客气地大庭广众之下劈头责骂,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晏殊差点被气晕过去,被贬到颍州后,愤激之下,作了一首《吊苏哥诗》,赞扬一个不顾母亲反对、追求爱情而自杀的妓女,暗喻宋祁人品卑鄙,趋炎附势,无情无义,实连妓女都不如。
晏殊不知道的是,宋祁表面上对他刻薄,其实为了避免老师遭到严惩,跟仁宗皇帝争论了很久,才使得老师得到“降二官,知颍州”的轻微处罚。
令晏殊欣慰的是,这件小小风波很快就过去了,他又回到了朝廷,仍然身任显职,受到仁宗赵祯的礼遇。此后他基本上风平浪静,安享富贵几十年而终。他晚年病重,赵祯本想亲自到晏府探望,但晏殊以为自己很快会痊愈,就谢绝了。晏殊去世后,赵祯因未能亲见最后一面,一直深以为憾。
身居高位,又桃李遍天下,备受尊敬,晏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