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4/5页)
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已。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今日的“人民公仆”,要做到“清、慎、勤”,亦恐不易吧?
绍兴八年二月,吕本中升迁中书舍人。六月,兼权直学士院。当时,赵构和秦桧正忙于与金“和议”。吕本中反对议和,见金使前来,大家讨论如何接待金人时,就发言道:“金人来了,我们应尽量简单接待,显示国家贫穷勤俭。何况,成败大计,本不在此,而在我们治政得失、兵财强弱。”
秦桧很不高兴。
“靖康之难”之前,吕本中与秦桧曾同为“承务郎”,相得甚欢。南宋建立后,秦桧初任宰相时,大力提拔“关系户”,也想提升吕本中,以便他为自己卖命。吕本中接到秦桧的封册书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秦桧亲自写信,要他上任,但吕本中还是坚决不从,梁子自此结下。
不巧的是,吕本中又与秦桧的对头赵鼎好上了。赵鼎素喜“元祐之学”,与吕本中一见投缘,引为相知。《哲宗实录》编成后,赵鼎升迁仆射,吕本中草制,文章有这么一句话:“合晋、楚之成,不若尊王而贱霸;散牛李之党,未如明是以去非。”
秦桧认为吕本中有讽刺之意,翻脸大怒,对皇帝说:“吕本中受了赵鼎的指使,盼望和议失败,好为脱身之计。”风御官员萧振是秦桧之党,借机弹劾吕本中。吕本中于是被“莫须有”罢官,“提举太平观”。
吕本中少年时期,曾师从程颐,对理学颇有兴趣。罢官后,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倒在理学研究上取得一些成就,提出了“贫贱勿厌”、“富贵勿羡”等理学思想,著有《东莱诗集》20卷,《春秋集解》30卷,《师友渊源录》5卷,《童蒙训》3卷等,后世尊称为东莱先生,赐谥文清。
吕本中一生,担得起当年高太后“孝于亲,忠于君”的嘱咐。
吕本中(1084… 1145); 字居仁; 世称东莱先生,诗属江西派, 今有《紫微词》,《全宋词》录词二十七首。
陈与义:长沟流月去无声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临江仙》词“清婉奇丽”,豁达自然,尤其“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颇受世人称赞。如刘熙载说:“《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彭孙迥也在《金粟词话》中指出:“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
《临江仙》词的作者是南北宋之交的陈与义,大约是在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或六年(1136 )年所作,当时他四十六、七岁,已经退居青墩镇僧舍。词前有序曰“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城南,唐朝裴度曾在此遗留别墅。年近半百的陈与义登上小楼,看新晴,听渔唱,忆旧游,想旧友,“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多少沉痛悲愤之情,化为一腔旷达从容。
这首《临江仙》词极受后世推重,被认为其特点颇似苏东坡。南宋黄昇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中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清朝词评家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