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5页)
姥姥生活得更苦,丈夫的离开,并没有使她的生活宁静。小老婆四处炫耀自己得宠,扬言说姥姥是没男人要的“活寡妇”。这一年,姥姥才30岁。她的美丽和学识在溧阳是远近闻名的。姥姥的性格是源于她的修养,可是,马善被人骑,人善遭人欺。不论受到多少委屈,她只会一招——忍气吞声。
天无绝人之路。年近80的太姥姥突然从苏州来到溧阳。原来溧阳有位好心的近邻去苏州做生意,特地跑到姥姥的娘家,将姥姥的境况告诉老人家。太姥姥身板硬朗,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她立即赶往溧阳,一进门就叫着姥姥的小名,“五姐,跟我回苏州去!当初我反对你选人只看外表,只听甜话,要自由恋爱下嫁给姓赵的。如果你再死守这个家,不仅害死自己,还会毁了孩子!”
大姨那时已经出嫁,姥姥只好流着泪带着妈妈和小舅,从此离开了溧阳。走时,没带走赵家一根稻草、一双筷子。
目光中没有厮杀的日子太美了。
1943年,回到苏州的那段日子,一家人融融乐乐地住在木头盖的房子里。这里所有的房间都是用木板隔着,看不到砖墙。屋后有条河,房子后半部分架空在河上。妈妈和小舅经常趴在地板上看底下潺潺流动的河水,听姥姥用吴侬软语跟鱼妇温柔地讨价还价。
可是这样的自由自在的日子是靠典当家产来维持的。回来后姥姥才知道,这时苏州的娘家早已败落得看不见一丝往日的风光。姥姥的父亲在小女儿出嫁不久突然病故,从此苏州浦家一落千丈。抗日时期,姥姥的二哥被日本飞机炸成残废;三哥参加了游击队,不幸被鬼子抓去,以“抗日分子”的罪名,在无锡被活活打死。
生活如此窘迫,但姥爷没有任何接济,他从生活中消失了,再次出现时已经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他消息灵通,知道共产党的军队马上要打过来了,想接姥姥一起出走。没想到姥姥心如死灰,一口回绝,“我不会再走回头路!” 姥爷无奈,只身逃往香港。
后来在香港,他又娶了一房妻室。
客观地讲他很帅
姥姥对姥爷彻底绝望了,她没跟他走,而是带着两个孩子到上海谋生。
一个女人靠自己力气撑起了两个孩子的天,就是再苦再难,姥姥都没有跟过其他男人。不知是曾祖母的那座贞节牌坊压着她,还是她心里一直藏着一种老观念: 再嫁的女人,死了之后在阎王殿要被一劈两半分给两个男人。
解放后,由于姥姥的出色表现,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受到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女士的接见。
作为一个女人,姥姥很苦。30岁开始守活寡。她有时还会说: “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但在家里我还是看到了她珍藏着姥爷的照片,客观地讲,他很帅。
1985年,姥爷“叶落归根”,从香港回到上海的时候,姥姥脸上变得很有光彩。当时我们小,虽不懂得男女之情,但感觉上她心里还是很爱这个被她挂在嘴上“骂”的丈夫。我们常逗她,“姥爷回来喽!姥姥高兴喽!” 现在想想这种玩笑开得很残忍,但当时看见她笑了,羞涩地笑了,初恋般的羞涩。
当得悉姥爷患癌症晚期,姥姥就赶回上海日夜守在他身边。姥爷去世的时候,姥姥非常伤心,常常一夜一夜地暗暗落泪。
2。妈妈:一起吃苦的甜蜜(1)
妈妈每说起这段往事眼中总荡漾着甜蜜和得意
爸爸的老家在苏州市,原本是小康之家。不幸,他12岁丧父,从此朱家一落千丈。奶奶一共生了11个孩子,因为家贫,最后只剩下爸爸和他的4个姐姐。 爸爸是老十,也是朱家唯一活下来的男孩子,所以他义不容辞地要担起继承香火的重任。
爸与妈相识,是妈在苏州新苏师范读书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