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4/4页)

了。

从树后走出一位俄罗斯猎人,他用枪管拨开猎狗,从树上解下棕熊。

猎狗和棕熊对猎人如此驯服,因为,他是它们的主人。把棕熊拴在树上,放出猎狗嗅迹扑杀,这一切,都是猎人导演的。猎人这么做,是在训练他的猎狗。猎狗是猎熊犬,棕熊是训犬熊。每天,被猎狗咬得遍体鳞伤,便是训犬熊的工作。

解开束缚的棕熊也许是感到危险过去了,它用舌头舔拭自己的伤口,伤口的血还在流着,把雪地染得殷红一片……

这是一段录相,是英国《太阳报》记者罗杰斯2005年月10月份在俄罗斯远东一个叫布什卡的村庄拍摄的。罗杰斯在中国边境采访时,把这本录相当成礼物送给了我边防某部五连的戴玉志强连长。

这盘录相,戴连长和战士们已经看了无数遍,此次再看,他的眼睛又一次的湿润了,和他们一起观看的俄罗斯边防军上尉叶尔果夫的眼睛也湿润了。叶尔果夫上尉是戴志强特意请来的,他请他观看这盘录相,是因为那头训犬熊时时刻刻在牵着他的心……

戴连长对一头熊如此牵挂,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长长的故事。

那是2000年6月20日,守在黑龙江边防线上的驻军某部五连三排接到一个伏击任务,据哨塔报告,说有一位偷渡者正在向我边防靠近。荷枪实弹,在湿渌渌晨雾的掩护下,三排战士很快进入了伏击地点。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偷渡者的身影漫漫的突破江雾游到了岸边,当偷渡者走上江滩时,卡在战士们嗓子眼里像子弹一样的“不许动”,瞬间变成了一声句“唉”……原来,偷渡者只是一头背着熊仔的母熊。看到江岸上有这么多人“迎接”它,母熊并不领情,又转身逃回了江中,但却把小熊遗弃在了江滩上……

战士们在江边守了两天,希望母熊把它的孩子接走,母熊却一直没有露面,小熊饿得 “喵喵”的叫声十分凄惨,战士们只好把它抱回营房。当时,负责侍候这只小熊的便是现在的五连连长戴志强,那时,他还只是一名战士。小熊太小,抱回来后还不会吃东西,戴志强买来奶瓶奶嘴和奶粉,像侍候婴儿一样的每天为它喂食、洗澡,为它清理粪便……小熊食量很大,生长得也很快,刚抱回来时,还只有兔子一般大小,几个月后,便有成年狗一样大了,褐色的皮毛闪闪发光……这时,小熊早已和战士们处熟了,每天在营房里到处跟着战士们玩耍。战士们晨练,它也跟着晨练,战士们上岗,它跟着爬上高高的瞭望塔……战士们管他叫小兵,小兵也真的把部队当成它的家了,但小兵是一名捣蛋的小兵,常常搞得战士们哭笑不得。战士们每天把行李叠得四梭四角,可就在领导视察那天,小兵感到战士们在玩形式主义,把行李给翻得团团乱。部队定点开饭,小兵不管那个,啥时饿了都去食堂找吃的,后来,饮事班为了防它捣乱,把门锁上了,小兵却把门给砸碎了……后来,军营也关不住它了,小兵常常趁着战岗的士兵不备溜到外面,当老乡们找上门来部队才知道,小兵在外面闯下了多少祸事,它曾把一家养鸡场的门给打开了,把鸡赶得满山奔逃,为了吃蜂蜜,还在江畔把一位养蜂人的十几箱蜜蜂扔进了江中……

部队除了包赔老乡的损失外,作为惩罚,只好把小兵关了禁闭。

但小兵悠闲惯了,被锁在山上,每天都在不停的哭叫,它的每一声叫声让战士们听了心里都颤颤的酸酸的。

部队经过讨论,决定把小兵放回大自然。但大家知道,小兵已习惯了人工喂养,放到大自然中很难存活。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