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4/4页)

06年4月15日,抢在五一之前出游的高峰期,我收拾好行装,从广州出发去看望我的朋友——灵悟和尚。

灵悟和尚原来是我所在杂志社的同事。他24岁时凭一本贾平凹先生作序并题写书名的《戴头笠的少年》入湖南省作协,是当时湖南省最年轻的作家。后来却因另一本书得罪了地方势力,被关进监狱,半年后逃出,来到广州,应聘到我所在的杂志社当编辑。一年后,因种种不如意或如他所说和佛有缘,于1996年出家。他在佛学院学习了一年后,以一本《虚云长老》丰厚的稿酬及部分善男信女的功德钱,在湖南常德花岩溪的仙池山上斥资百万元建了一座大庙。

花岩溪北依桃园县,西临张家界,现被一切从实际僻为国家森林公园。顺山路而上,大山起伏连绵,山上长满了碧绿的楠竹,在楠竹之间夹杂着一丛丛的山茶树,虽是秋天,却把朵朵雪白的山茶花高举枝头,使山林显得清幽雅致,在这里,更奇的是被文人骚客爱为至宝的兰花,在竹林下却如野草一样多而繁茂。我一路游山玩水,步入山顶,便是灵悟和尚的大庙——气势雄伟的仙池古寺。

灵悟和尚以准和尚的礼节接待了我。几年不见,他似乎胖了一些,性格好像也更加文静了,除了谈些佛经禅理很少谈凡尘之事,有时谈一点,也以宽容的口吻对待。我除了观看处处皆可入画的美景外,也在观察我的朋友。作为大庙主持,整座大庙都归灵悟所管,但他却把宽敞明亮的好房子都让给了来客和游方僧人居住,他住在紧挨斋堂的最小最破的一间。他的生活是这样的:每天四点起来唱经,唱一个小时,五点吃饭,头午的时间除了有时接待些进香的人便在房中研习经文,中午十一点吃饭,下午四点唱经到五点,吃饭后依然研习经文。一日三餐是米饭和清水煮青菜。大庙里除灵悟和尚外,还住有灵悟和尚一弟子及一做饭老头,我在时另有一包头来此修戒的老太。大庙香火不旺,空山寂寂,又远离尘世,有时十天半月看不到一个进香人。我对佛家不懂,不好枉言,不过,总感到一个青年人在此吃斋念佛有些寂寞,过此生活一天可以,一年呢十年呢一百年呢?且和尚大多都是高寿的,灵悟和尚写的虚云长老便活了120岁。灵悟好像并不以为然,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吧。并以蜜蜂为例,说,你看蜜蜂都知道选择它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时我才看到灵悟和尚的衣柜中居然住着一窝蜜蜂,不由大为惊奇。灵悟和尚说,他到外面参佛回来,一开衣柜发现一窝蜜蜂住进里面了。我关上衣柜仔细观察,原来衣柜上有一个破锁眼,想来是蜜蜂见此可以遮风挡雨且空间广大,便搬至此驻巢繁廷。我问灵悟和尚,一大群蜜蜂在屋中飞旋盘绕,不高兴蜇起人来总不是闹着玩的。灵悟和尚说,刚一开始也是如此,蜜蜂想把他赶走,蜇过他几次,他一气之下把蜜蜂赶走了。后来,外面下着大雨,蜜蜂在窗前飞来绕去,无处栖身,灵悟和尚见其可怜便又开窗放它们进来,说也怪,蜜蜂自此便不再蜇他了。为了证明,灵悟把手伸进蜂巢中(如照片),蜜蜂们朋友一样在他手上爬来爬去,却无一个蜜蜂蜇他。想不到这小小昆虫还有如此灵性。灵悟和尚说,它们确实聪明。他讲,这山上有些马蜂,专门猎杀蜜蜂,有时飞来三五只马蜂,一会儿就能把蜜蜂咬死一大片,可每当有马蜂来袭,蜜蜂们便来寻求他的保护。他说,那时蜜蜂们便会成群结队在他身边飞来飞去,有很多蜜蜂甚至落在了他的衣服上头上,还有的往他衣服里钻,直到他到外面把马蜂赶走,蜜蜂们才安静下来。看来,蜜蜂们在灵悟的衣柜里驻巢真是对了,他一不杀生二不抢夺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