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2/4页)
在的攻城战术他已经研究了很久了,他们无非就是用火枪和火炮的射程优势压制城墙上的弓箭手,火炮他够不着,再说那玩意一旦攻城士兵冲到城墙下面就必须停火,不然就会误伤到自己人,只有火枪可以配合攻城士兵,一直冲到城墙上。
总得来说还是火枪的作用比火炮强,因为爬城墙那段时间是正是最危险的时候,只要上面滚石檑木不断,要爬上去很难,他故意丢掉海州和定辽中左卫,就是为了麻痹明军,至于现在嘛,嘿嘿,他倒要看看是明军的火枪打得远还是他的火炮打得远!
这是防御方面,在进攻方面他也想出了相应的对策,那就是给骑兵铸造简易的板甲、头盔和盾牌,板甲是一块很厚的胸甲,几乎将骑兵的胸部和腹部全部护住了,他已经测试过了,火枪根本就打不动,火炮的散弹也很难击碎,只有实心弹才砸的烂;而头盔则分两种,一种给人带的,一种给马带的,强度和胸甲差不多,主要是护住人和马的头部,以免遭受致命的伤害;盾牌则是绑在左臂上的圆盾,可以护住人脸和马脸。有了这套东西,火枪和火炮对骑兵造成的威胁就小了,到时候,趁他们攻城,一举从侧面或者后面冲过去,嘿嘿。
如果明军只来二三十万,皇太极可以保证让他们有来无回,如果只来三四十万,皇太极还有把握将他们击溃,但是,现在来了五十万,他这心里就没底了,这胜负还真不好说。
如果输了怎么办?这点他也想到了,所以,明军还没来之前,他就将蒙古各部的头领带去看了他在城里隐藏的大炮,将大部分蒙古兵全骗进盛京城里给他守城;而且还以腾地方为名,让十五弟多铎将盛京城内所有的女真族人全部带回建州去了,也就是说盛京现在就是一座兵营,除了将近三十万大军,平民一个都没了,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蒙古兵,他后金的兵只有两三万。
城外他也安排好了,他和多尔衮率十万后金铁骑隐藏在左侧,代善和阿济格则领着十万蒙古和后金混编的骑兵隐藏在右侧,全部配上了板甲、头盔和盾牌,只等明军一攻城,马上从左右两侧偷袭。如果偷袭不成,他就会率后金骑兵迅速逃往建州,至于盛京,就留给蒙古兵和明军去争吧!
皇太极这两个后手隐藏的很好,朱慈炅没猜出来,孙承宗也没猜出来,不过不管有没有猜出来,这盛京必须打下来,所以,五十万大军抵达盛京城下以后,朱慈炅便下旨,开始造攻城器械,造好后立刻攻城。
话说在海州不都造过攻城器械了吗,定辽中左卫都用的现成的,怎么到了盛京又造呢?这个还真没办法,因为盛京比海州和定辽中左卫的城墙高一大截,原来的井阑和云梯高度就不够了,那东西要锯短还可以,要加长的话,比做新的还麻烦,而且还不能保证强度,所以还不如造新的。
明军总共有五十万大军,直接攻城的却只有二十万人,五十万人造二十万人的攻城器械还是很快的,五天时间基本上就造好了。
第六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无云,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明军卯时就开始集结,到辰时已经摆好阵型,目标直指盛京城,一场决定大明和后金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这是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大战,双方投入的直接参战兵力都将近百万,在世界历史上都相当罕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将是一场旷世大战!
明军还和攻击海州的时候阵型差不多,最前面时三百门六一八式榴弹炮一字排开,左右两边是秦军和东江军推着井阑和攻城车随时准备发起冲锋,中间是禁卫军第一军团的五万火枪兵严阵以待,再后面则是一众禁卫军护卫的崇正皇帝朱慈炅,至于天雄军和关宁军则在左右后侧的大营外列阵,并没有参与攻城。
辰时一到,明军火炮开始轰鸣,“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轰”一排排实心弹砸向盛京南面的城墙,城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