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 (第2/5页)
好在嘉峪关到哈密一线到处都有天山余脉,找点石子倒是不成问题,只要派人去开采,就行了。
最后一项大明也想到了办法,现在的枕木不再像以前一样砍伐木材,然后再慢慢加工,而是直接用钢筋混凝土翻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做枕木的模具可能比直接做枕木还浪费时间,但是现在,大明的枕木模具不知道有多少,随便拉一火车过来,用都用不完,只要扎好钢筋,搅拌好混凝土往里倒就行了。
当然,修铁路还有一件最麻烦的事情,那就是修桥和开洞,如果铁路线上有河流或者山脉拦路那就麻烦了。
从嘉峪关到哈密卫的铁路之所以一直没有修建,倒不是因为这里地形复杂,这里并没有什么河流,山脉也是东西走向的根本就不会挡住铁路,主要还是因为风沙太大,修好以后可能几天就被风沙埋掉了。
不过,现在,经过孙传庭几年的治理,规划的铁路线两侧已经差不多布满了几十里的抗旱植株,风沙的问题倒是不需要太担心了。
要是以前,孙传庭带着秦军和十万屯卫慢慢修,嘉峪关到哈密卫的铁路至少要修半年,但是现在,那速度简直不要太恐怖。
这个时候嘉峪关外到底聚集了多少人呢?
有秦军、边防军第一军团、边防军第二军团,三个正规军团总共三十万大军;
还有东瀛第一军团、东瀛第二军团、朝鲜军团、暹罗军团、安南军团和东胡军团,六个藩属**团总共六十万大军;
还有瓦刺部和哈萨克汗国的俘虏将近二十万,他们现在可是免费劳力。
足足一百一十万人在工部官员的指挥下,分工合作,全面铺展开来:
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押着二十万俘虏去开采石子;
东瀛第一军团和东瀛第二军团负责运送石子;
朝鲜军团和暹罗军团负责搅拌混凝土,翻制枕木;
安南军团和东胡军团负责挖路基,填石子;
秦军则负责配合工部官员平整路基,铺设枕木和铁轨。
一百多万人就像流水线一样,那速度,简直快的惊人,不到半个月,嘉峪关到哈密卫的铁路就已经修通了!
现在,秦军、藩属**团和二十万俘虏正在哈密卫以北的天山脚下休整,而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则被调回嘉峪关内重新编整。
朱慈炅之所以把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调回来,主要还是因为瓦刺联军留下的十多万匹战马。
这些战马可是瓦刺和哈萨克汗国累积了几十年累积起来的,大明虽然幅员辽阔,也很富有,一次也凑不齐这么多战马。
经过禁卫军第一军团五万骑兵的挑选,已经从十多万匹战马中挑选出十来万匹健壮且没有受伤的战马,至于受伤的,全部被运送到鞑靼草原疗伤去了,剩下的也被分到各军团拉粮草辎重和火炮去了。
这十余万匹战马,边防军第三军团和边防军第四军团只需要两万匹,而剩下的八万匹,朱慈炅准备全部装备给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倒不是他想将这两个军团都升为一等军团,主要还是为了战斗需要。
因为荒原上最重要的战力就是骑兵,而此次出征的五个军团有四个是三等军团,只有一个一等军团,骑兵数量加起来才九万,对于西域各国并不能形成碾压优势,这样的话,西域各国在臣不臣服大明的问题上可能会扭扭捏捏浪费很多时间。
如果把边防军第一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整编成都有五万骑兵的军团那就不一样了,出征西域的明军总共就有了十七万骑兵,如果有谁不臣服,直接十万甚至十五万骑兵压境,就看你怕不怕!
当然,西域五国里面可能有一个国家不会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