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那我没有问题,就怕他们受不了! (第3/4页)
而苏辙到了元丰八年,神宗逝世,旧党重新当政,才以秘书省校书郎被召回
而现在是元丰四年的元月,若是苏辙现在就回京,那可比历史上少浪费四五年的时间。
苏允面露喜色,道:「那可真是太好了,有子由叔父来帮我,这孟子集注肯定会更加完善,那子瞻……」
章惇知道苏允想说什麽,摆手道:「子瞻不行,子瞻乃是乌台诗案当事人,许多人都盯着呢。」
苏允假意叹了一口气,他自然没有想过让苏轼回来,这会儿回来,对苏轼不是什麽好事情。
一来黄州时期是苏轼诸多文章诗词最为高产的时候,二来则是这会儿新党当政,苏轼回来就会成为新党的靶子,估计就算是回来,没有多长时间,又得打包打包去地方了。
但他必须表这个态度,因为这事关孝顺大义。
章惇怕苏允有意见,又解释道:「其实若非怕提前泄露出去,我是可以在汴京找到治孟子的经学大家来给你打磨孟子集注的。
其他人我信不过,这才动了让子由回来的念头,但此时回来,对子由也未必是好事。
到时候你要多劝劝子由,让他谨言慎行,不要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
苏允点点头道:「是。」
章惇交代完这些,注意力又回到孟子集注上来,兴致勃勃道:「来来,我倒是看到了一些不甚了解的地方,你帮我解释解释,咱们也算是开始打磨了。」
苏允点点头,两人开始就着里面的注释观点理论之类的问题进行问答,这其实就是辩经了。
几乎一个新的学术流派的诞生,都必须经过这麽一个阶段,只有辩经赢了大部分的人,让大部分认可,这门学术流派才会被承认。
当然,还有别的方式,就是直接传学,将学术传给学生,这个过程中教学相长,学生在问答的时候,亦是另一种辩经,通过无数次的修改完善,才会达到一个学术上的完善。
苏允太年轻,暂时没有办法走传学的路子,只能让有能力的人来帮他完成初步的辩经。
这也是章惇宁愿冒着风险,也要让苏辙回来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考量章惇并没有跟苏允说,便是苏允与章若的婚事,若是苏氏这边没有来一个够分量的长辈,终究是不太像样嘛,有苏辙过来一起商量着办,可就好许多了。
不过这就不用跟苏允这个晚辈说太多便是了。
自这日起,苏允与章惇的每日辩经便固定了下来,章惇很是耐心,将他所有疑惑的所在都一一提出,甚至为了寻找出来谬误,还重读孟子以及各种注疏。
但这还不够,苏允提出来的诸多理论,有些只是稍显进步,但有些甚至会颠覆原本的经义,也就是所谓的离经叛道,当然,只是看着离经叛道,当真深入进去,其实亦是符合经义的。
这些就不是光用孟子一书便可以覆盖住的,还需得将五经以及论语等一起囊括进来,进行一次深入的梳理,才能够真正达到相对完善的地步。
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好在章惇的才学极深,与苏允一起,竟是解决了大部分存在的谬误。
章惇虽然一生致力于政务,但他的才学可不低,他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及第,名列第一甲。
两人就这般,每天晚上都在书房里钻研辩经,不知不觉,汴京已经是春暖花开矣。
距离元夕已经是过去了三个月,汴京已是人间四月天。
这一日,章惇笑眯眯告诉苏允,道:「以后就不陪你辩经了。」
苏允一愣道:「怎麽?叔父认为这孟子集注已经改无可改了麽?」
章惇哈的一笑道:「哪有的事,还远得很呢,子由回来了,这几日便抵京,以后就让他来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