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授官宣义郎! (第2/3页)

,若无二位叔父谆谆教诲,允无今日!」

苏辙笑道:「你叫我叔父也倒罢了,你唤子厚什麽?」

苏允跪着抬头看向章惇,章惇端坐,捋着胡子,满意地看着自己,笑了笑,再叩首,道:「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章惇笑道:「好了好了,自家人的,不用这麽客气,若儿,快将你夫婿扶起来。」

章若赶紧过去扶起苏允,扶起来后,双手也不拿开,身体紧紧贴着苏允的手臂。

章惇见到女儿的小女儿态,心里不觉得恼怒,反而是大感欣慰:有婿如此,老丈人哪有不满意的!

苏辙在殿试之后立即安排订婚之事是正确的,因为殿试结果一公布,苏允便忙碌了起来。

中进士的快乐是激烈而持久的,这种快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被苏允更加清晰地感受到。

先是参加「期集」。

所谓期集就是在授官之前,新登科的进士聚集在一起举行一些活动。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朝谢丶登黄甲叙同年丶拜谒先师先圣丶赐闻喜宴丶编刊同年小录丶立题名碑等等。随后是朝廷安排举办的赐绿袍靴笏丶导从前引丶朝谢皇帝丶赐闻喜宴丶赐御制诗丶编登科录丶立题名碑丶释褐授官等恩荣。

宋朝贡举期集颇为隆重,其中以朝谢丶赐闻喜宴和释褐授官更为突出。

原本唐代科举进士放榜之后,首先需要拜谒宰相,这样很容易造成结党营私丶朋党之争,到了宋代明令禁止应举士人向知贡举谢恩。

不过讽刺的是,宋代禁止应举士人向知贡举谢恩,但是党争却是历代之最。

一连串的活动下来,即便是苏允身体之强健,亦是感觉疲倦不堪。

倒不是身体吃不消,关键是他作为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几乎什麽活动,他都是其中的中心,每天要应对成百上千人,精神上的确是顶不住。

不过释褐授官之后,活动总算是消停了下来。

宋朝贡举的最大恩荣是释褐授官。

唐代明经丶进士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不能直接入仕做官。

必须再经过吏部铨选考试,合格后才能授予官职,脱去粗麻布衣,换上官服,即所谓「释褐授官」。

因而,唐代许多士人明经丶进士及第多年之后,仍为一介布衣,未能释褐授官,以致有出身二十年而未获禄者。

如一代文豪韩愈,就是这样的倒霉蛋。

贞元八年他进士及第,因为吏部的考试不合格,磋砣三年,尚未入仕。

于是贞元十一年他三次上书宰相而求仕,自称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

希望能通过当朝宰相的论荐获得一官半职,结果是三次上书均不获垂怜。

他只好离开京城长安,到宣武军节度使董晋的麾下做幕僚,被辟署为观察推官,才踏上了仕途。

这样的惨痛经历在宋代是不可能发生的。

宋初承袭了五代以来的规则,但自太平兴国二年开始,进士丶诸科及第丶出身者可以不经关试皆释褐授官。

按照惯例,第一丶第二等进士并九经授将作监丞丶大理评事,通判诸州。

同出身进士及诸科,并送吏部,免选优等注拟初资职事丶判司簿尉。

有宋一代,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还是比较讲究实干的,大多数新进士都会被外放做官。

考得比较差的可能会去当知县;

考得比较好的,可以当知州判官。

朝廷按照惯例授官,第二丶第三人授大理评事,并为诸州通判;

第四丶第五人授秘书省校书郎丶签书两使判官厅公事;

第六名以下第一甲授两使职官。第二甲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