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4/4页)

样呢?”

在作家、艺术家中间,喜新厌旧现象极为普遍,显示出了某种明显的规律性。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现象当做一种淫靡观念的产物,而应该认真面对它,并揭示出这种现象的本质。既然人是生物性存在,也是社会性存在,那么喜新厌旧这一现象就不单纯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也是一种生物性现象,而且它很有可能有着深刻的生物学上的依据。生物学上有着诸多有关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试验,其中有一项试验称为“罗猴试验”,对于理解人类喜新厌旧的现象不无帮助。

罗猴试验旨在揭示灵长类动物行为与心理性厌倦之间的关系,了解男人对性爱为何会很快厌倦,他们为何不仅没有女人对于性爱的那种持久性,也没有女人那种长时间享受欢乐的能力的生物学根据。试验由埃默里大学的精神病研究者进行。他们准备了两组猴子加以比较,以确定试验的结果。

第一组猴子是对照组,这组猴子的性生活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母猴发情期到来时研究者将公猴放入它们的笼内,一年限制在九周或十周之内,公猴除了在此时期得到的那些性欲满足以外,一年里的其余时间都被与母猴隔离,就像在修道院过日子,处于一种绝对的禁欲状态。

对于用作试验组的猴子,情况就完全不同。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给首批用于试验的四公四母八只猴子注射药物,使它们整年保持性的亢奋状态。公猴充分利用了这种条件,在数个月之中,实验室成了猴子们无休无止地交合的场所。但几个月过后,公猴对于母猴开始失去兴趣,可母猴依然非常热切,兴趣十足。这样一来,每当母猴向公猴靠近时,公猴就向后撤,躲避到它们居住地区的对面。

这时,研究者对公猴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其中约有2/3的猴子的性能力下降。它们缺乏交合的愿望,自然也就不去实施性的行为。

于是研究者接着进行试验。他们把里面的四只母猴牵走,又放进四只新的母猴,同样,新来的母猴也进行了注射。公猴立即振作起来,交合的场面再次出现。这种情形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研究者将这四只母猴牵走,把原来的四只母猴又送了回来。这一来可全完了,公猴们根本不理睬它们以前的女友。看着这些女友,它们一点点儿兴趣也提不上来。如果有母猴向它们进攻,公猴就远远躲开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九 不断刷新感觉,刷新爱(2)

这项试验的结果表明,对猴子来说,漫无节制的性生活会导致性能力低下,而医治性能力低下的方法是更换性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能力的低下是心因性的,它起源于厌倦,消除厌倦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对象陌生化,更新对象。

罗猴试验的结果对于我们理解作家、艺术家喜新厌旧的现象具有启示意义。虽然人与罗猴不能等同,尤其不能将罗猴与作家、艺术家等同,人不仅比罗猴更高级,有更为复杂的生物性功能,而且人更是社会性存在,但罗猴试验有助于我们认识艺术家喜新厌旧的生物学基础,至少这项试验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作家、艺术家的心理和行为。作家、艺术家离开原来的生活伴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厌倦。这种厌倦表现为原有兴趣的丧失,而厌倦本身则直接产生于熟悉。

熟悉给人以安全感、信赖感,但却不能给人以新鲜感,更不能给人以刺激感。当对一个人熟悉之后,人便了解他(她)的一切;被了解者从此一览无余。他或她再也没有对方想要探知和了解之处。于是,此后的一切相互交往便成了重复性的交往。新鲜感丧失了,刺激感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