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薛国观 (第3/5页)
费的时间精力,若郑芝龙不多买点粮食倒卖给朝廷,他自己岂不是亏本亏得裤子都没了?
朝廷给他的购粮价格,乃是登莱市价。
而山东之地,历来农业发达,也是大明朝的一大赋税财源,一般粮价并不是很高。
郑芝龙自己要承担路费和运送损耗,一趟买卖下来,不至于完全“倒贴”,但也只能走利薄多销的路子。
加上他求官心切,应该不会在同朝廷的第一次合作时,便表现差劲,让大明君臣对之感到失望,转而去和其他海上势力联络。
这天底下,有能力从安南等地购粮运粮的,可不止郑芝龙一家。
不过这耗时则是太过漫长了。
朱由检让人去调查过海运时间,知道郑芝龙所言的“三个月”,其实已经算是有效率了。
毕竟又不是单纯的去安南踩点即回,而是要大量采购粮食,并将之运送回登州的。
海上还有其他海贼侵扰,郑芝龙即便势大,也不敢说绝对能在海上横行无阻。
而等粮食落地登州后,还要转运到天津港去——
天津乃是京师海上东门,拱卫帝都之重要地段,哪能让郑芝龙一个前任的海贼随意到来?
若是他心思不正,或者背后有人利用此事,上岸后便搅风搅雨,引起京师震动,又该如何?
所以袁可立只让郑芝龙送粮到登州,然后才安排自己人,转运北上。
这期间又要花费时间。
“要让工部抓紧时间,修建出些速度快点,又能承载足够重量的船来!”
朱由检喃喃说道。
他知道这件事很难办,上位者一句吩咐下去,下面必然要忙的团团转。
但朱由检自继位之后,对工匠的赏赐待遇并不低,经历了制科后,更是再次大幅提升,并且对手艺好、设立出新式可靠物件的匠人,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相应平级官员的待遇。
他给了钱,也给了地位,甚至在视察工部、兵仗局作业时,对匠人们也恩遇有加,极为客气。
既然如此,工匠们自然要为天子解忧。
实在不行,把郑和宝船修出来也是好的。
大明朝海禁多年,造船之业自然也跟着荒废多年,很多匠人对如何建造大船,又没有太多经验,而且造船木料也要求众多,相关的港口,像天津港那边,也还需要修缮……漫长时间积累下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
朱由检只能为之着急。
“陕西百姓,正如烈火焚身,何其艰难……”
“辽东那边要打仗,就要出钱出粮,也是一大笔开销!”
又想到其他地方种种,朱由检不由深深皱眉。
陕西不出意料的迎来了一次剧烈天灾,遍地农田因为干旱而为之严重荒芜。
唯一值得欣慰的,便是此前所作所为并非没有成效。
,!
在大旱彻底到来之前,武之望累垮了身体,踩着点完成了一次农收,并且在天子的支持下,强制从秦地的藩王士绅手中,“借”来了不少粮食。
虽然说总体储备并不是太如意,可总比一年无所收获要好,也能够让陕西在等待朝廷赈济之时,多撑一段时间。
也幸好朱由检直接免了陕西的赋税,又有“以工代赈”之行,让百姓不至于在荒年也得卖身交税,这才没在第一时间,逼的陕西爆发农民起义。
但这也只是拖延一段时间罢了。
一旦后继无力,还爆炸的还是会爆炸。
哪怕直隶夏收之时,产量颇丰,一时之间,朝野全是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也没办法让朱由检舒缓眉头。
夏收的粮食,有一些是必须留在直隶,以备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