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赵高的谋划 (第1/4页)

好书推荐: 巍巍大明

“博士并不是危言耸听,恰恰相反,这也是我的忧虑。”胡亥用手指在御案上胡乱的勾勾画画着,“我可能比博士更进一步,我认为在一两个月内山东就可能生乱。”

“陛下真明君也。”叔孙通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来皇帝居然也看到了这一层,本来还生怕自己胡言乱语惹皇帝不快呢。

他哪里想得到,这位皇帝已经在山东转悠过几个月。

“所以陛下,现在能做的主要是兵事方面,如何布局镇压山东之乱。陛下停建陵寝和宫室,可释出大批人力与财力,转而用于兵事。当然,挽回民心也非常重要,可与平乱同时推进。只是……臣……”他欲言又止的望了望殿内的内侍和宫人。

胡亥看了看叔孙通的眼神,对姚展和芙蕖等人挥了挥手,他们马上带着内侍和宫人走出大殿。

“博士继续说吧。”

“陛下,臣刚才也说过,陛下朝臣皆为始皇帝时老臣。老臣的优点是忠君体国,但老臣也有一项弱势,就是思维已成定势,完全按照始皇帝治国的理念执行并深入内心。大秦一向以法立国,平靖六国后推秦法于天下。然则,秦法是针对悍勇的老秦人所定,并不一定适用全天下的庶民。法无定法,因时而制。所以臣妄言,大秦到了应该再次变法的时候了。”

“嗯?”胡亥抬头盯着叔孙通,“那么博士的意思,大秦应该如何再次变法呢?”

叔孙通对皇帝已有较良好的感官判断,因此并不畏惧胡亥的凝视,依旧侃侃而谈:“法家使秦强大,但未能使秦富强。秦之强大,是通过集权、重役、重赋,聚财于国而实现的。直到今日老秦也没有强大的氏族出现,就是例证。秦国的贵族贵而不富,也是因此。此法于七国争战时是强国之法,但于海内一统时,则民不富而生怨怼,无战争之忧,则恨皇室之奢了。所以,此时就应改苛政为德政,轻徭薄赋,藏富于民,民安则天下平。”

“哦,就是实行孔孟之说的仁德之政啦,你倒还真是孔门之徒啊。”胡亥带着揶揄的神情笑了起来,“你所说的不无道理,法家之道或许真的不太适合当今天下归一的情况,只是孔孟之仁德治世也许还不是时机。我以为,需要天下安定、百姓皆稳而富足时,才是施仁德之法之时。仁德需要教化、需要平稳的时局。现今七国战乱平息才十年,你也说我大秦未使民富,仍然重役重赋,这一状态下是没法教化百姓的,何况现在战乱即将再起。”

叔孙通确有趁此时机,游说皇帝走孔孟之道的想法。不过听皇帝这样说,也未尝没有道理。现在皇帝一方面需要备兵备战以防山东动乱,另一方面也要在战乱平靖之后让整个天下把神经放松下来。

“博士认为,无为而治如何?”

叔孙通正在想是不是要向皇帝推荐黄老学说,不想皇帝倒抢先了。

“陛下,无为而治确实可以营造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但无为而治并非放任。”

“我知道,无为而治也要有法可依,否则天下乱矣。无为而治的律法,总要适合博士刚刚所言富民的目的,民为重、君为轻啊。不过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就需要有新的面孔、新的思想。”

“陛下明鉴,臣也是此意。”

胡亥在御案上敲了几下手指,这是他穿越之前就有的习惯:“大秦旧臣只知秦法,如果更替朝臣,必将从山东选任。我记得孔子有句话叫做‘举直错诸枉(提拔正直无私者,搁置邪恶不正者)’,这‘直’不好选啊,博士游历各方,阅人多矣,可有推荐?”

“这个……”叔孙通略有迟疑。

“这个人选需从六国人中选,了解六国百姓需求。但这个人选又不能是对老秦有深仇者,有深仇者或是不应召,或是反成遗族耳目。需要那种不愿再起战乱、以天下黎民生计为重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