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小宫娥的心思 (第2/4页)

你等封王。占了宫室不封王似乎也说不过去,太师还好说,你们几位赐宫总要有个说法。”

“臣惶恐。”公子婴还真有点惶恐,“先皇帝罢分封,行郡县。陛下现在私下里与臣谈及分封还没什么关系,如果在朝堂上谈及,怕会引起大臣们的抵触,尤其太师当初是坚决反对分封而行郡县事的。”

“要不我怎么要把他从丞相位上请下来呢。”胡亥冰冷的说了一句。

停了停他接着说:“分封,就要划地封国,我想一步一步来。给你等封王,但封号中不涉封地。比如皇兄吧,我也不封你为楚王荆王,我封你为辅王,封将闾为忠王、节为嘉王、骖为英王、高为顺王。至于日后,到必要的时候改个王号又有多难?”

“先复王爵?”公子婴明白了。

“对。大秦二十等爵,军民均可得爵。我先复王爵并只限近支宗室,温水煮青蛙…..煮虾蟆。”

“温水煮虾蟆?”

“皇兄不明白?如果你把一只虾蟆丢到一镬沸汤里,它一触觉烫,会立即跳开。但你若把虾蟆丢在冷水中,然后慢慢加温,等到它想要跑的时候,水已经热到它跳不动了。先封近支,实际上非先皇帝子嗣唯皇兄一人,皇兄是先皇父的弟之子,也是赢姓嫡支。封王不涉地,仅一名号,封邑皆不变,这样大臣们也就无从反对了。”

“陛下高明。”公子婴对皇帝已经崇拜到了顶点。

过去始皇帝把宗室当作庶民一般看待,体现律法平等当然不能说错,但确实对宗室的利益没有给予特别照顾。现在胡亥对宗室的倾向让公子婴变得更加忠心耿耿,顺带还成了比自己小二十多岁小堂弟的粉丝。

“嘿嘿嘿嘿,”胡亥看到利益纽带已经先在嫡支宗室中发挥作用,再次发出阴险而得意的笑声,这回轮到公子婴起冷痱子了。

“明日辰初出发去蓝田,你和章邯、冯劫随行,告知他二人。司马欣想必已经连夜赶往蓝田大营了吧。”

“陛下,蓝田大营距咸阳百多里,虽有驰道夜行亦不易。中尉欣应在明日卯时先陛下而行,轻车快马可在午时抵达。陛下舆车前往,随扈卫尉大半步卒,辰初起行,戌时可达已算快捷,陛下还会很劳累,如果先到兰池宫宿夜,走两日则比较稳妥。”公子婴委婉的劝谏着。

古时兵卒行军,通常以三十里为一程(按今天应为12公里多一点)。战时由于不仅兵卒行军,各项辎重也需随军,所以一日一程是常态。

各位看客是不是觉得12公里多一点就要走一天很慢?在现今的城市里,一般人很悠闲地走三到四个小时就差不多到了,不过你去那些古道上试试?

另外还别忘了,兵卒就算不披甲,也要握着沉重的兵刃、带着大盾或背着弓弩箭矢行军,还需要考虑到粮食、军帐、备用兵械箭矢等辎重大车队的行进。秦始皇全国大修驰道,驰道所达之处,一日两程六十里可以加快一倍速度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但要一日三程,则是强行军的速度了,需要抛却一些不必要的辎重,比如减少军帐、军粮和备用兵械,是奔袭突击的作战方式。

咸阳到蓝田大营有五程距离。公子婴说辰初起行、戌时到达,大约就是十四个小时走63公里,已经是步卒行军的极限,因为皇帝车队短程出行不需要带大批辎重才可能达到这个速度。

“啊,要走一天,还未必能赶到?”胡亥记得后世看地图,蓝田离现在的咸阳似乎也就60公里左右,而秦咸阳宫比现今的咸阳还要偏东许多。

“确实如此,陛下,先皇帝所建驰道已经大大增加了行军的速度,不然必定要中途歇息一晚的。”

“呃……那骊山陵是不是也有这么远?”胡亥想起现代地图上骊山和蓝田不是一个方向,但距离相差似乎不多。

“先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