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曹参张良会(上) (第3/5页)

路人胆小怕死,真需要他的时候,派一个真正的刺客,不是陈郡那些弱智派出的智障,去威吓他一下,他照样会屈服。再加上些金钱,怕他不就范!

行了两日才到达蓝田县,张良不想让自己显得行色匆匆很心虚急于逃命的样子,一天内只行约三程九十里路,比现代玩儿徒步的人速度也快不了多少。这两日都有秦骑在身后隐现,但又不跟过来,偶尔一骑或数骑飞奔而过,都是邮驿使的装扮,看都不多看他们一眼。

张良反正决心已下,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所以随你在身后出没,我自按我的想法而行。

蓝田县城关给张良主仆找了不少麻烦,拿着他的验,翻来覆去的看,又叫人来辨别……最后自然是有惊无险顺利进城,找了个符合巡游士子身份的客栈住了下来,安顿停当就出房准备就餐。

在靠近客栈的地方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酒肆,张良没有选单间,而是在大堂(如果大约三十平米也算大堂的话)择席而坐,叫了酒肉食慢慢用起来,眼睛却望向街面,看着夕阳下匆匆行走的人们。

“停车。”一辆轺车在酒肆前停下,车上的主人吩咐驾车者:“汝持吾官符,将车直接驶到官驿并安顿好住处,吾且在此用晚食。”说着下了车,和一个僮仆走入酒肆,在张良对面的席位上坐下。

僮仆和肆主商量着吃食,主人环视了酒肆一遍,最后目光落在张良身上后亮了起来。

“这位先生可是来自楚地?”那人直身向张良行了一个揖礼。

张良从商贾身份改回士子身份,所用的“验”就是刺秦之后在下邳躲灾避难时办的,所以自然换上了一身楚服。

张良赶忙起身回礼:“某确为下邳士人,这位先生也是楚地之人乎?”

“某,曹参,沛县人。”曹参微微一笑。

张良连忙拿出一副恭敬的样子:“原来是治粟内史丞阁下,失敬了。”

“呵,”曹参随意摇摇头,“不过是应皇帝征召而已。唉,离开楚地已有时日了,听闻有很大变故,不知先生知晓多少?”

张良心存反意,自然对山东的各路起事义军,乃至后来秦军的镇压,都有所了解。他知道曹参曾是那股并不太起眼的丰沛义军刘季的乡人和朋友,且被秦帝征召到咸阳。在关中也听说了有曹参这么个治粟内史丞,他此刻脑中想的是要不要从曹参这儿打听一下关中的消息。

不过被高虔叛卖(猜想中)的事情让他多少有点迟疑,但转念一想,曹参是楚人,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被征召的时间并不很长,未必已经完全从内心倒向秦人。反正自己已经被人踪上了,是祸躲不过,不如搏一把。

“仆离开楚地已有数月,”张良保持着恭敬地态度,“不过仆离开楚地时……”他故意往四周看了看。

曹参又笑了,回身对立即弯下腰来的僮仆说了两句,僮仆就去找酒肆主人要了个单间房。曹参和张良一起站起来,相互客气的打了个手势,就进入了后面一个单间内。张良的壮仆与曹参的僮仆则坐在门外,一边一个。

屋内两人重新坐定,酒肆主人重新将酒菜布好,每席边放下一坛酒和酒勺后退出。张良举起酒碗向曹参致意,曹参也举碗,两人同饮了一口。

“尊驾虽然是皇帝征召而来,但时日不长已离九卿之位只差一步,想必很得皇帝青睐。”张良放出了第一波试探,“以尊驾高位,山东情形如何,应不难获知,却又如何下问于仆呢?”

“某至咸阳时,山东尚未乱。”曹参看了张良一眼,切了一小块肉吃下,“某至咸阳后,一直未涉兵事,所为之事皆是律法、行商和农耕方面,想为天下百姓做一些有益民生的改变,山东兵事只是略知大概。先生知某自沛县来,也应知某的关切。这等细节之处,某就无从获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