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陈胜想称王 (第3/4页)
张楚亡之,由张楚将其灭亡。亡之张楚,张耳的意思是亡秦暴政并张大楚国。显然张耳是认为陈胜要自己称王,并以“张楚”为国号了。
武臣默然。
张耳叹息一声:“臣公还记得破城前某所言乎?不幸言中矣。”
武臣很勉强的露出一个笑脸:“初见大将军时,某就为其折服,如何反秦似早有定计在心。现已实现第一步,得一郡为基本。大将军虽为闾左,却识字好读,并非普通闲民。文公当时卜筮大将军当贵,所以大将军称王也应属正常吧。既然大将军想要称王,我等不妨共助之,其愿达成,则应可谋划今后方略了。既然为王,则一郡之地也将不足其心,可藉此北进函谷,西下南阳,图荥阳,谋赵地,连葛婴所纵横之泗水、九江之地,成一广大王国也可期待了。”
张耳拊掌:“臣公真有胸怀。”
他面色一转而肃然:“可是臣公可想过,若闾左为王,故楚旧族又当何感受?别的不说,某闻项燕后人尚存,大将军顶项燕之名而举旗,又自立为王而不寻楚王族后人扶立,如此一来,项氏颜面何存?且闾左为王,则所归附者将尽为庶民,士子反而会被鄙视,这样的国,可久存乎?若另有豪杰于楚地反,扶立楚王后人或三闾后人为王,大将军将如何自处?以大将军闾左之身,又无士人辅佐,其目光必短浅,且会早早的就开始享乐。臣公如何考虑某不知,若某一直辅佐这样的大将军,死期不远矣。”
武臣强撑出来的笑容消失了。
陈馀接着张耳的话继续说:“臣公,若大将军深谋远虑,欲结更多英豪之力先倒暴秦,则当缓为王而立王族后人。待有足够实力,率先攻入关中灭秦,那时逼迫所立王族后人禅让而自立,又有何人敢违逆?若能这样,就算是闾左又有什么关系?然大将军才得一郡便飘然,目不及长远,不是能长久辅佐的人。臣公,我等当有谋划以应对才是。”
武臣面色中还有些挣扎:“你二人既然看的明白,何不谏言大将军?若能使其翻然而悟,也是尽心辅佐之道,大将军或可感念我等忠诚而善待。”
张耳很坚定的说:“现下大将军并未明言欲为王,欲谏亦无机会。若大将军阴使他人劝谏称王,某必当堂陈说厉害,以期消大将军之错念。此时与臣公言此,是表示某与馀,愿与臣公共进退。所以,若大将军扶立王族,我等可尽心辅保。但若大将军坚心自立,我等也需有一个应对之法。”
武臣的脸色略微舒缓了一些,拱手向张耳和陈馀施礼:“某甚为感念二位之心。好吧,耳公有何应对之策先说说吧,某愿意恭听。”
张耳一笑:“臣公还记得文公于大将军赴靳时所作卜筮否?”
武臣恍然:“北方?”
“然也。”张耳向北偏东的方向一指:“臣公大贵,应在北方。耳与馀,北方大吉,应和臣公同向北,共谋富贵。这是文公当时的原话。所以某思,大将军称王后文公必请一师向西北而图关中,另会派一师向荥阳以断秦师粮秣。而臣公此时可向大将军请一师,北图燕赵地。这样有三个好处,一则为伐荥阳之师的东方屏藩,二则得赵地后可西向穿过太行至太原,再南向关中,与文公之师相互呼应。三则嘛……”
“躲离可能的是非之所,万一发生变故也不及吾身。”武臣灿烂的笑了。
秦二世元年八月十日。
咸阳宫,大朝会。
丞相冯去疾率先奏报,泗水郡反贼陈胜率张楚军已破陈郡郡治,郡丞阵亡。至昨晨消息发出之时,贼胜已经将陈县周边各县乡占领,占陈郡辖领的四成,并在继续扩展中,张楚军同时蛊惑百姓招纳兵源,人数已激增至十万。
这个消息一出,加上这两日丞相府的早已通报陈县沦陷和市井中的相关传言,朝堂上立即乱了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