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军谋台首次启用 (第2/4页)
容臣数月时间。”
“我知道,这事儿急不得。怪我,想到的太迟。”胡亥叹了口气。
“陛下已经很英明,臣能为陛下和大秦效力,深感荣耀。”
“好啦,别奉承我。”胡亥白了姚贾一眼,“你稍待,我有一份诏令要给王敖,你替我带过去。”
他扯过一张帛绢写了几行字,让姚展去用玺,并拿过一枚西归阁专用符信来。
姚展把诏令和符信装入一个布袋,系上口,在胡亥的示意下直接交给姚贾。胡亥说:“这个诏令是要王敖调六人,我在甲卫中再选六人,一起去百越。我已找到一个说客,陆贾,不知你听说过此人没有?”
姚贾想了一下:“有耳闻,楚人,口才甚佳。陛下想从百越调回秦军?臣能想到在当下情势下,确有难度。不过,这就不是臣的责权了。”
胡亥瞪了瞪眼:“怎么不是?百越之地也在山东,百越三郡,你有没有以前留下能用的耳目?”
他顿了一下:“我突然觉得,这也是你听风阁的一个机会,你可以借助此事把耳目铺过去。”
姚贾不卑不亢的直面胡亥的瞪视:“想必陆贾会很快就前往百越,否则陛下也不会此时就调用西归阁锐士。耳目铺至百越也在臣的规划中,但几日内臣也无法立即就有合适的人选,臣招募的人还需要训练一段时日,陛下似乎又心急了。”
胡亥一听就泄了气:“好啦好啦,这方面的事情我也不懂,就依你的日程去安排好了。对了,你向王敖传诏后,另外拟诏,说我同意郦食其和叔孙通的想法,然后再加入一些你认为必要的内容,让人递上来我看,我无疑问即可用玺,以六百里加急密送昌邑,叔孙通奏章中不是说在那里等朕的回复吗?”
姚贾嘴角微微一弯:“那么臣先告退,替陛下向王敖传诏。”
“且慢。”胡亥想了想又说:“我还给彭越准备了一份大礼,山西筑关刑徒中有五万齐地人,我只给李左车留一万,剩下四万看彭越的想法,如果确实愿意效忠大秦,就送给他。当然不白送,他需要上效忠奏章,并且要以妻子质咸阳,至于如何掩人耳目我自有办法,要彭越先表明态度。这些内容你拟诏的时候也写进去,让叔孙通随机而变。”
“臣领诏。”姚贾施礼告退。
姚贾一边向殿外走一边心里偷笑:现在的小皇帝还真是一个很好的主上,明白事理,不胡乱强压臣子做事,事情交办了,就不再过问细节。不过小皇帝时不时的那种有点气急败坏的样子,还真是好可爱。皇帝可爱?呃,确实是可爱。
这一天过的,胡亥很开心,解决了一个一直悬着的问题。虽然陆贾去百越并没有十成的把握能弄回来十几万老秦人,但若依他和陈平的计谋,至少能弄回三、四万人。俗语说,苍蝇虽小也是肉,三、四万老秦,那可就不能说是苍蝇了,怎么也是一头小牛。
待公子婴安排好安期生和陆贾回来复命时,已过了晚食的时间,吃饱喝足的胡亥又与公子婴把陆贾去百越的一系列相关事项仔细讨论和安排了一番。看着公子婴离去的背影,他的心情从没有过的舒畅。
在他计划的各种事情上,眼下就只有曹参这块硬骨头还没归位。不过他已经想好了,不管曹参是不是愿意真心效力,他都要把这位曹大爷先放下去磨磨。
在他的记忆里,史书中的曹参是一个执行者,很好的执行者且文武全才。但要在朝堂这样事务繁多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一个小县吏的资历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从王敖、陈平、陆贾乃至李左车投效自己的过程看,胡亥相信曹大爷在熟悉朝堂事务的过程中慢慢就会接触到他针对当下情势而做的各种准备,因而也就会最终投效于大秦。
一个放松且开心的皇帝,饱暖自然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