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因素合在一起,造成了一种全球性的生产性失眠症:当日本人进入睡眠的时候,美国人开始起床并且急匆匆赶去上班。没有止歇的生产是必须要被容忍的,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工厂,它的目的就是进行生产,它的模式就是效率和“醒来”。假如说它建议一个人去睡觉的话,那它也是在说给那些废物们听的。
驱使着这对孪生的上帝次第登场的那些原因,导致了这种经济不眠症。它不仅与金钱有关,还关乎道德。它所培育出的所有罪恶,都是以过度消费的形式来体现的。这种机械式、金钱式的疯狂所证明的,正是永恒不变的努力工作的美德。但不要忘记,在今天,跟睡觉和懒惰相比,保持醒着并且刻苦工作,在人们眼中的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我们生活在马克斯?韦伯所定义的新教徒式的工作伦理中,虽然它的确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后果。实际上,它是一种依赖于起床和开始行动的伦理,而且从你醒来的那一刻开始,你就深陷其中。
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起床和开始工作之间,仍然隔着非常重要的一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与苏格拉底吃早餐 第二章(1)
为新的一天做好充足准备,可能是件糟糕的事
这一天过得越有意义,它被预先确定的部分就会越小。在晨间进行的清洁工作,会创造出一块处女地。这一天,你或许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耕作属于自己的这块处女地。
在古罗马军事家马克?安东尼准备出征的时候,“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都会给他穿上一件“黄金盔甲”。不要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奇怪、遥远而且罕见的事情,她正在做的也只不过是典型的“都市太太”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罢了—装扮好自己的丈夫,好让他来得及在8点10分之前赶到伦敦桥、大中央车站或者新宿车站。
或许,马克?安东尼的工作范围并不属于法律、媒体或者政府机关等领域,而他所做的准备工作,其实也远远不足以应付100万英里远的征途。并不是只有在今天,我们才使用战争化的隐喻来形容每天摆在我们面前的那些最为枯燥无味的职责—“上战场”、“面对敌人”,或者是直接引用诗人的形容,“再次向那个缺口冲一次”①。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的每一次准备外出,都能够在心间引发起一种类似战争爆发般的情绪。
必须进行解释的是有关于“做准备”中所蕴含的那种“好坏参半”特性。一方面,做准备意味着调整好心境,以便去应对一些事情、让自己参与进去、完成前方的任务、卷入纠纷、成为事情的一部分、亲历现场,以及紧随着局势变化去任何必须去的地方。对于这一切,你认为都在情理之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正因为你已经做了准备,所以你也需要去做那些与之相反的事情:不让自己面对那些未知的事情、控制自己的出场次数、避免处理潜在的意外、把自己的保护性盔甲捆得紧紧的。差不多准备好了的意思是:要着手开始解决事情,不管它们有多么难以琢磨。同时它还意味着尽可能把世界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让自己不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我准备好了应付任何事情”)。做好准备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因为在你即将面对的一天里,有你所熟悉的事情,也有你所不熟悉的事情。
随着装好提包或者是穿上夹克,每一天我们都会遭遇到这种似是而非的悖论。它的哲学根源至少可以远溯到马克?安东尼所处的公元前1世纪,而且,这个悖论还创造了一个与其悠久的根源有类似深度的分歧。一方面有些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基本有序而且安全的,它已经足够安全到能够让你投身其间。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有些人相信,生活本身更多的是一种与机会有关的事物。所以,你最好还是做好准备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