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 (第2/5页)
国潜艇击沉。
除此之外,剩下的十艘战列舰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也就是说,在主战列决战结束的时候,公海舰队不但丧失了追击能力也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
当然,雷德尔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重娶的是,就算雷德尔手里的三艘战列巡洋舰还能打,而且有较高的航速,可是他回来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而且英舰在十五分钟之前就已撤退。也就是说,雷德尔并不熟悉战场情况。
为了掩护受损战舰撤离交战海域雷德尔放弃了追责英舰的念头。
很快,冯承乾也发来电报让他掩护主力舰撤往安全海域。
也就是说,雷德尔急匆匆的赶回来的时候,战斗就结束了。
毫无疑问这是海军进入蒸汽时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也是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类主力舰之间最为惨烈的海上决战。同样的,这也是两百多年来,英国皇家海军遭遇的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
五月十四日上午在大部分战舰的损伤情况得到控制后,冯承乾下达了新的命令。
包括“拜仁”号在内的,九艘受损情况最为严重的主力舰在从友舰那获得燃油后,由二十艘轻巡洋舰与破交舰掩护返回威廉港,因为燃油不足,所以另外九艘主力舰必须前往亚速尔群岛进行补给。为此,
冯承乾安排八艘轻巡洋舰先行一步前往亚速尔群岛,以防遭到新舰队伏击。
可以说,冯承乾走这一步十分冒险。
以当时的情况,他应该把补给地点安排在法罗群岛附近而且十八艘主力舰平分燃油的话,公海舰队肯定能到达法罗群岛。相对而言法罗群岛更加安全,因为在公海舰队到达之前,汉密尔顿的新舰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到。相反,如果去亚速尔群岛,汉密尔顿很有可能抢先一步。
要知道,汉密尔顿手里有足足八艘战列舰。
虽然这八艘战列舰的速度都不够快,但是此时公海舰队的速度也快不起来。如果在亚速尔群岛与新舰队遭遇,公海舰队肯定占不到便宜。
甚至可以说,只要汉密尔顿足够积极,公海舰队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事实上,汉密尔顿确实非常积极。
在十四日,汉密尔顿都没有改变航线,依然在向亚速尔群岛前进。
问题是,杰利科已经做了战俘,大舰队群龙无首。十四日傍晚,丘吉尔被劳合一乔治紧急召到唐宁街的首相府,复出成为英国海军大臣,并且授命收拾残局。紧接着,丘吉尔就给汉密尔顿发了一封电报,让他调整航线,前往卡萨布兰卡,然后去直布罗陀要塞,在时机成熟后返回朴茨茅斯。
严格说来,就算丘吉尔是海军大臣,也无权给舰队下达作战命令。
在英国的官僚体系中。海军大臣是文职官员,主要负责海军预算、人事调动等。长没有军队的指挥权。
只是,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取代丘吉尔了。
结果就是,汉密尔顿在十五日凌晨调整了航线,没再赶往亚速尔群岛,而是足足向南偏离了数百公里,目的地为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
只能说,当时丘吉尔太不了解战场情况了。
他只知道,大舰队遭遇了惨败,包括旗舰在内的九艘主力舰被击沉(当时“雷鸣”号还没有自沉),舰队司令杰利科不是阵亡就是做了俘虏,大舰队已经彻底崩溃,而他并不清楚公海舰队的情况。如此一来,丘吉尔想当然的认为,就算公海舰队遭到重创,也不至于完全丧失战斗力。
此外,丘吉尔还有犯了一个错误,即低估了新舰队的战斗力。
在他看来,从美国购买的八艘战列舰不算差,可最大的问题是,操控这八艘战列舰的是在美国招募的水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