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介子推与寒食节 (第3/5页)

文公接着大出血,金银财宝往外洒,连那些车夫、丫鬟、仆人啥的,都赏了个痛快,大家伙儿那叫一个高兴。

可魏犨和颠颉这俩哥们儿就不乐意了,觉得自己勇猛无敌,结果赏得还不如赵衰、狐偃那些耍嘴皮子的,嘴里就开始嘀咕。文公呢,念在他们功劳大,也就没当回事儿。

还有个介子推,也是跟着文公流亡的老兄弟,但这哥们儿性格古怪得很,觉得狐偃那小子太爱显摆,就自个儿躲家里,织布养妈去了。文公开大会发奖,把他给忘了。

邻居解张看不下去了,跑去告诉介子推,说可以自己去领赏。介子推一听,笑了笑,没当回事儿。他妈在厨房听见了,就说:“你辛辛苦苦十九年,还割过肉给文公吃,怎么不去要点儿回报呢?”

介子推说:“文公最贤明,那些不争气的兄弟才抢功劳,我才不稀罕呢。我宁愿一辈子织布,也不想抢老天爷的功劳。”

他妈一听,说:“那你也别去领赏了,咱娘俩隐居去吧。”于是,介子推背着老妈,跑到绵上山里,搭了个草棚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小日子。

解张一看介子推跑了,就写了封信挂在朝门上,文公一看,这信写得挺有诗意,大概就是说有条龙饿了,有条蛇割了肉给它吃,龙回水里了,其他蛇都有地方住,就那条割肉的蛇没地儿去,在野外叫唤呢。

文公一看,就知道是介子推在抱怨,赶紧派人去找他,结果人早没影儿了。文公把解张提拔了下,自己开着车,带着解张就去找介子推。结果到了绵上山,只见山连着山,树连着树,水哗啦啦地流,云一片片地飘,鸟叽叽喳喳地叫,就是找不到介子推。

文公问了几个农夫,农夫说前几天看见个汉子背着个老太太,在这儿歇脚喝水,然后背着老太太上山了,现在不知道去哪儿了。

文公一听,就让人在山下等着,自己带着人去找,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文公有点儿生气了,跟解张说:“介子推这是跟我较劲儿呢。我听说他很孝顺,要是把山烧了,他肯定会背着老妈出来的。”

魏犨一听,说:“流亡那会儿,谁没功劳啊,就他介子推特殊?他现在这是在要挟您,耽误时间,等他出来,我非得羞羞他不可。”

话说文公把介子推母子烧得没处躲,最后两人紧紧抱在枯柳树下,化成了灰。军士们找到骨头,文公一看,眼泪哗哗的,赶紧给葬在绵山下,还修了祠堂,把周围的地都划成祠田,年年祭祀。他还把绵山改名介山,算是给自己提个醒。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在绵上设了个县,叫介休,意思是介子推在这儿休息呢。烧山那天正好是三月五,清明时节,大家想着介子推,不忍心生火,就冷食了一个月,后来减到三天。到现在,太原、上党、西河、雁门这些地方,冬至后一百零五天,都做了干粮,冷水就着吃,叫“禁火”,也叫“禁烟”。清明前一天成了寒食节,家家户户门上插柳条,说是招介子推的魂儿,或者野外祭祀,烧纸钱,都是为介子推。胡曾还写了首诗:

“绑了十九年,颠沛流离惨。吃肉救君王,辞官烧身惨。绵山烟高气节显,介山祠壮忠贤传。如今寒食泪涟涟,胜似年年烧钱纸。”

文公赏完君臣,开始大刀阔斧治国,任用贤能,减税轻罚,通商友好,帮助穷人,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周襄王派太宰周公孔和内史叔兴给文公送侯伯的封号,文公客气得不行。叔兴回去跟襄王说:“晋侯肯定能称霸,咱得跟他搞好关系。”

襄王从此就疏远齐国,亲近晋国。

这时候,郑文公臣服于楚国,不搭理中原国家,还欺负弱小。因为滑伯跟卫国好,不跟郑国好,郑文公就派兵去打。滑伯吓得赶紧求和,郑军撤了,但滑伯还是跟卫国好,郑文公火了,又派公子士泄和堵俞弥去打。卫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