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曹沫手剑劫齐桓 (第1/4页)
周厘王元年,那春天的阳光刚刚照进大地,齐桓公就早早地起了床,设了朝。群臣们拜贺完毕,桓公就转头问管仲:“仲父啊,你看咱齐国现在兵强马壮,粮食多得堆成山,百姓们也都知书达理,我是不是该搞点大事情,立个盟约,当当霸主啥的?”
管仲一听,嘿嘿一笑,说:“大王啊,您这想法不错,但现在诸侯里比咱强的还有不少呢,像南方的荆楚,西方的秦晋,都各玩各的,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可周天子虽然是落魄了点,但毕竟是大家的老大。自从他搬到洛阳,那些诸侯们就不怎么朝拜,也不送礼物了。您看,郑伯都敢射周桓王的肩膀,五国都敢不听庄王的命令,这世道啊,都乱套了。现在庄王刚去世,新王上位,宋国那边又因为南宫长万那小子闹得鸡飞狗跳,国君还没定下来。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去朝拜一下周天子,请他下个命令,召集诸侯们来开个会,把宋国的国君给定下来。等宋国那边稳定了,咱再奉天子的命令,去管管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弱的咱就帮一把,强的咱就压压,那些不听话的,咱就带着大家去收拾他们。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咱是真心为大家好,肯定都会来朝拜咱齐国,咱不用动一兵一卒,就能当上霸主啦!”
桓公一听,高兴得直拍大腿:“好主意!好主意!”
于是,桓公就派了个使者去洛阳朝拜新上任的厘王,顺便请了个命令,说要开个会,定定宋国的国君。厘王一听,高兴地说:“哎呀,舅舅你还记得我这小侄子,真是太好了。那些泗水边上的诸侯们,都听你的,我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使者回来一报告,桓公就立马给宋、鲁、陈、蔡、卫、郑、曹、邾这些国家发了通知,说三月一号,大家都要到北杏这个地方来开会。
桓公又问管仲:“咱这次去开会,要带多少兵马?”
管仲摆摆手:“大王啊,您是奉了天子的命令去开会,带兵马干啥?咱这是衣裳之会,讲的是文明礼貌!”
桓公一听,觉得有理,就让士兵们先去搭了个三层高的祭坛,上面还挂了钟和鼓,天子的位置设在中间,旁边还准备了放玉器和丝绸的桌子,一切都准备得井井有条。
到了开会的那天,宋桓公御说第一个到了,跟桓公寒暄了几句。接着,陈宣公、邾子、蔡哀侯也都来了。他们一看齐国那边没兵马,都私下里说:“齐侯这人,真是实诚啊!”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兵马都撤到了二十里之外。
眼看二月都要过完了,桓公有点着急,问管仲:“这人都还没来齐,咱要不要改个日子?”
管仲摇摇头:“俗话说得好,‘三人成众’,现在来了四国,也不算少了。要是改日子,那就是咱不讲信用;要是等他们还不来,那就是咱不尊重天子的命令。咱这可是第一次开会,就给人留下不讲信用、不尊重天子的印象,那还怎么当霸主?”
桓公又问:“那咱是开会呢,还是结盟呢?”
管仲说:“人心还没齐呢,等开完会不散场,再结盟也不迟。”
桓公点点头:“好主意!”
三月一号一大早,五国的诸侯们都聚在了祭坛下面。桓公拱了拱手,跟大家说:“这世道啊,天子的话都不管用了,到处都是叛乱。我奉了天子的命令,来召集大家开会,一起帮帮天子。今天这事,得推一个人出来当头儿,然后大家听他的,政令才能传遍天下。”
诸侯们私下里都商量着,想推齐国吧,但宋国的爵位比齐国高;想推宋国吧,宋国又刚靠齐国定了位,不敢太嚣张。这事就僵住了。
这时,陈宣公站了出来,说:“天子把召集大家的重任交给了齐侯,谁敢抢啊?我看,还是推齐侯当头儿吧!”
大家都说:“对!对!就齐侯了!”
桓公谦虚了几句,然后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