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三觜山李彦仙拒金兵 (第2/3页)
冲击、包抄、分割等方式,宋军全线溃败,范致虚只带了十几骑,落荒而逃。而李彦仙的叔父李弥达在这次战斗中光荣殉国。
在石壕的李彦仙得知叔父阵亡,宋军大败,忍不住痛哭一场,既是痛恨不懂军事的范致虚的瞎指挥,葬送了二十万宋军的性命,更是痛惜自己的叔父李弥达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
然而,兵败如山倒,一切都是连锁反应!
宋军千秋镇之败后,金兵乘胜西进,一路上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很快沿途的城池完全失守,金人一鼓作气占领了陕州。防守陕州的官吏全部逃逸。
此时,李彦仙仍在石壕,他并没有逃跑。他知道,跑是跑不掉的,你能跑到哪里去?还不如放手一搏,或许还有转机。
当然,李彦仙有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的。因为石壕这个地方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易守难攻。
李彦仙被贬到石壕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仔细察看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哪里可以屯兵、哪里可以阻敌、哪里可以伏兵,他心中一目了然。
当时石壕有三座山,分别是三觜山、石柱山、大通山,其中三觜山是一个防守的好地方,他便在此驻守。
陕州被敌攻下之后,城内的溃兵和流民甚多。李彦仙便趁机招募他们,流民和溃兵便争相来投靠。
他对前来投靠的人说:“我不是本县人,不像你们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如今我尚且努力守护国土,如果你们不尽力,那么金人就会杀死你们。”
众人一听认为有理,于是前来加入他的队伍的人络绎不绝,没多长时间,他手下已然有了近万人。他将老幼迁至安全之地,选拔精壮精锐驻守三觜山、石柱山、大通山等地营寨,预备金人来袭。
且说金军攻下陕州城后,少数部队在城内,绝大多数部队在城四周外二十里处驻扎,城南的一处大营乃是一名金军的千户在统领,此人名仆散术虎,乃是完颜娄室手下的一员悍将。
李彦仙的部队在三觜山一带活动,当然瞒不住他的眼睛,他决定要彻底剿除这股宋军的残留部队。
这天,忽然探马来报李彦仙:有金军数千人来犯。
李彦仙闻报,赶忙召集众将,齐聚军帐之中商议应敌之策。军帐内,气氛凝重,众人皆面色严肃紧张,深知此次金兵来势汹汹,绝非以往可比。
李彦仙对众人说:“大家休要惊慌,打仗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我们有地利和人和占全,足以自守”。
有人不信,道:“将军,此股敌人挟拿下陕州之威势,气势正盛,我们现在人手虽多,但大多是乡民,战斗力与敌差距甚远!恐不能胜!”
李彦仙道:“敌人气势虽盛,但我处在有利之地,我们的优势在于熟悉地形,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地势的有利条件,出奇兵必可取胜!”
王延也道:“李将军说的有道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绝不能和敌人硬拼,必须要智取,这样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李彦仙用赞许的目光看了一眼王延,继续说道:“吾有一计,可先派部分精兵,悄悄埋伏于那山后的密林中,待我等与金兵在山前正面厮杀至酣之时,伏兵再从其背后掩杀过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定能大乱金兵阵脚,我军便可趁机取胜。”
王延一听,大赞道:“将军此计甚妙!那金兵定想不到我军会有此招,我愿率那支伏兵,定叫金兵有来无回!”
众人一听,也纷纷点头称是,李彦仙见众人齐心,心中稍定,便开始点兵遣将。
不多时,金兵部队已出现在了三觜山下。远远望去,金兵队伍宛如一条蜿蜒的黑色巨龙,不见首尾,旌旗遮天蔽日,刀枪的寒光在阳光下闪烁,晃得人眼生疼。马蹄声如雷鸣般滚滚而来,震得大地微微颤抖,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