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战而胜之 (第3/5页)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他们闯出一片天地,让他们不再遭受这颠沛流离之苦。
东方宏走到刘伟身旁,低声说道:“将军,饭菜已准备妥当,士卒们也都开始用餐了。”刘伟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让大家吃好喝好。”
用过饭食,士卒们稍作休息,便开始忙碌地搭建营帐。淳于琼亲自指挥着,将营帐搭建得整齐有序,为士卒们提供一个温暖的栖息之地。夜幕渐渐降临,营区中灯火通明,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片希望之光,给人以温暖和安全感。
东方宏走了进来:“主公,天已黑,您也该进城休息了。大军在外,您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刘伟抬起头,缓缓说道:“不用了,宏回县城主持防务即可。吾当和兵卒同住,与他们共患难。”
东方宏没有再劝说,拜别刘伟后离去。刘伟想起了自己的初心,想起了那些在乱世中受苦受难的百姓。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了自己,为了兄弟们,为了那些无辜的百姓,他必须要坚守在这里,守护他们的安全。
夜色深沉,营区中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那点点灯火在微风中摇曳,照亮黑暗,给人希望。
第二天,下午贾诩抵达武威县后,来到军营见刘伟。他与刘伟并肩而立,轻声说道:“主公,匈奴乃大汉之患,其牛马乃凉州之急需,现在刚开春不久,匈奴马弱,正是出兵的好时机。”
刘伟微微点头,眼中露出坚定的神色:“贾先生所言极是,匈奴之牛马,乃重要物资,对凉州的发展意义重大。若能得之,凉州实力必将大增。而且通过与匈奴的贸易往来,可以持续获取大量的牛马等物资,以充实凉州的军事力量和民间的屯田速度。到那时田多,民富,军强,区区匈奴还敢犯边?”
贾诩静静地聆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随后他缓缓开口道:“主公此计甚妙,匈奴虽强悍,但在物资方面却有需求,吾等若能与之达成交易,定能事半功倍。然匈奴狡诈多变,不可不防,需精心谋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刘伟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深知贾诩的谋略之深,当下便与贾诩一起商讨起具体的行动方案。他们仔细分析了匈奴的势力分布、部落特点以及与周边郡县的关系,制定出了一套周密的计划。他们派遣细作深入匈奴领地,打探匈奴的牛马分布情况以及其防御薄弱之处,为后续的行动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刘伟展现出了他的果敢和决断。他亲自率领部分步兵在边境附近进行巡逻,以震慑匈奴,同时也为后续的行动做好准备。锦衣校尉们也积极协助情报部门收集情报,为刘伟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刘伟终于决定对南匈奴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袭击。淳于琼、王猛率五千骑兵为前锋,下达了明确的命令:“带刀者杀,反抗者杀,青壮男子杀。”他亲自率领大军在后,悄然向南匈奴的领地进发。
两日后的夜晚,当南匈奴右部的守卫发现汉军的来袭时,已经为时已晚。五千扬威骑兵在淳于琼和王猛的带领下如猛虎般冲入南匈奴右部的营地,见人就杀,见营帐就点燃,完美地执行了刘伟的策略。第二日天亮,淳于琼率两千骑兵驱赶着俘虏、十万牛羊马匹,浩浩荡荡地往武威县赶去。王猛带三千骑兵在后方垫后,侦查周边情况,防止有匈奴大军突袭。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王猛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指挥若定,调度有方,合理安排兵力,确保了战斗的顺利进行。
刘伟率军路过一片树林时,突然想到对着贾诩说道:“初次领兵,忘了骑兵和步兵的速度差异,吾等还未到地方,估计骑兵都回来了。还不如在此地建造拒马,防止有匈奴大军追击骑兵。”
贾诩点头道:“主公思虑周全,诩不及也。”本来刘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