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后事 淳于琼 (第2/4页)
上竟然留有空白,恰好能够填上刘福一脉,便将那清河一脉补齐得完整无缺,仿佛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刘虞安排小吏将此事迅速上报朝廷,以安抚那灵帝不安的心。随后,又开始有条不紊地办理领取王服等一系列琐碎而重要的事宜。徐福则前去接受那赏赐的万金(实则为铜,可铸千万钱),两人皆获得了丰厚的赏赐,那沉甸甸的财富仿佛承载着他们的使命与责任。
刘伟将赏赐的钱留下一半,其余的带回星火军,留着按照功劳赏赐给那些辛勤的铁匠和善良的百姓。(此前全是镇安县出资,若免费劳动,那些铁匠恐怕早已四散而去,如今有了这笔赏赐,定能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为星火军服务。)
次日,徐福带领着五百名兵卒,押送着那沉甸甸的钱财,神色庄重地先行返回上洛县。刘德则带着刘伟来到那清河之地,静静地祭奠起刘伟的父母。微风轻轻拂过,带着淡淡的哀思,仿佛在为这对叔侄的到来而默默哀悼。他们沿着那蜿蜒的小径缓缓前行,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仿佛是逝去亲人的轻声低语,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眷恋。
来到刘禀夫妻的墓前时,刘德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那是对亲人的思念与愧疚交织而成的情感。他轻轻地蹲下身子,用手缓缓拂去墓碑上的灰尘,仿佛要拂去岁月的痕迹,触摸到那曾经的温暖与陪伴。刘伟则静静地站在一旁,眼中慢慢闪烁着泪光,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现代社会父母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那份情感在心中翻涌,难以言喻。
刘伟跪地,点燃了一炷香,烧起了纸钱,心中默默地祈祷着,那虔诚的姿态仿佛是在向逝去的亲人诉说着自己的心声。刘德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是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呼唤:“哥嫂,吾带伟儿来看你们了。这些年,他历经磨难,如今终于封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慢慢诉说着与刘伟相见的点点滴滴,以及如今封王的重大之事,那话语中满是对亲人的怀念与对刘伟的骄傲。
刘德依次给刘伟介绍着先人,太祖父刘庆、叔祖父刘虎威、祖父刘福、父刘楹,刘伟依次磕头、上香、烧纸钱,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先人的敬重与对家族的传承之情。
之后,叔侄二人分别,刘德返回上洛,刘伟则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洛阳,开始着手在洛阳招募人才,希望能找到那些志同道合、有能力的人来辅助自己,然后再去精心挑选五千名兵卒,奔赴那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西凉之地,去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徐福回到上洛后,立刻给张远与高顺详细解说封王之事,两人听闻后大喜过望。张远不禁叹气道:“不想主公被封成凉王,要是荆州就好了,那该多好啊。”
徐福连忙安慰道:“主公心怀天下,前去凉州报境安民,倒也对以后的大业有着极大的好处。况且,荆州虽富庶,朝中诸公是不会轻易同意让主公前往的,吾等应顺应天命,为主公的大业而努力。”
高顺面色凝重地说道:“主公一人前去那武威郡,吾心难安啊。”
徐福轻轻拍了拍高顺的肩膀,安慰道:“主公已有自己的计较,他曾言太平道乃天下大乱的起始者,我们要坚决铲除太平道。福前去星火军营筹备前往汉中的事宜,换韬兄前来辅助远兄,彻查境内的太平道,待上洛县再无太平道的踪迹,再前去支援主公。”
张远道:“福弟言之有理,上洛乃是吾等之根本,星火军营更是重中之重。吾等要分次将县营的精锐兵卒前往星火军营,保持县营有万人的规模即可。在后山处招募新兵进行严格训练,如今营中兵卒太多,如果不是吾上税及时,早就有上官前来撤查了,吾等必须要未雨绸缪。”
高顺郑重地说道:“顺知道该怎么做了,顺告退。”三人就此分别,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徐福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