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4/5页)
们争相参观、邀聚的场所了,或附庸风雅,或希望借此沾点文气,来年自己京试时也一鸣惊人。
所以,在宋君鸿离开后的近两年时间里,曲涧已游人如织,隐隐然有进化成岳麓山一景的趋势。反倒是“曲涧六子”中还留在书院中的王玉田和李孟春每次去都让其他的同窗们识出、围聚、一堆人争着上前打揖结识攀谈,或被人远远的指着评论,两人心下羞赧,也不胜其扰,索性就去的极少了。
听了这个解说,宋君鸿瞠目结舌。曲润变成书院闹市,真正的“曲涧六子”却躲着不能去,这真是让人哭笑不能、怪诞非常。
这再一次验证了世人好跟风的本质,哪怕是饱读多年圣贤书的士子们亦然。
另外,考试好就是一切都好的奇怪标尺在中国真是一千年多来屡试不爽啊。
“那接下来咱们去哪里?”宋君鸿笑着问。
“算了,还是去我那里吧,咱图个清静,也省的把时间都花在找地方的路上了。”王玉田摊了摊手说道:“你要是能在书院多待几天就好了。”
“行!”宋君鸿点了点头,李孟春自然也没意见。
王玉田就掏出一颗银锭扔给书童让其跑去订酒菜回来,几人则慢慢地踱着步子回王屋,边走边聊了起来。
………【第三十六节 道是无情却有情(十五)】………
在路上,王、李二人兴奋地说着这一年多来发生的趣事,有很多是宋君鸿想到想不到的,如:
当今天子登基后解了《桃花扇》的书禁,闻读购者如云,当初顶着风险向宋君鸿和刘羽买下这本书刊印权的书社老板已经赚的盆满钵尖啦;
李孟春的字现在一副可卖到三、五十贯的高价啦;
约近一年前金兵来犯长沙,岳麓书院如何在鲁如惠的带领下英勇抵抗,从书院一直打到长沙城头,书院学子们事后提起这事来不管当时参加、没捞着参加的无不满面红光,着实是威风了一把啦;
鲁如惠走后,一向闲云业鹤四处游学的正牌山长张轼终于回到书院来主事啦;
朱熹先生应张山长之邀,常来书院开课,每次都轰动,来听课的人云集岳麓书院,挤的连个停马车的地方都找不着啦;
宋君鸿一句话不说,只是点着头听着王玉田和李孟春你一句、我一句淘淘不绝地讲着这些故事,脸上全是兴奋地表情,不禁心下平生无数感慨。
一会儿书僮把酒菜订了回来,王玉田和李孟春又缠着宋君鸿述说战场上的那些个故事,边说三人边喝着酒,都在兴头上,不知不觉就喝的多了,换了两桌菜,倒空了数坛酒,宋君鸿再也喝不动,倒头躺在了地上,而这里李孟春早已不用酒力,抢先醉倒在地。
把个书僮给瞧的傻了,半天才想起来要把两位公子们都扶到床榻上去,可怜他十二三岁的年纪人小力弱,纵想把两个人拖上床去却一个也拖不动,只能急的直跺脚。
急得连忙牵着王玉田的衣袖问道:“公子,这便又如何是好?”
王玉田也喝的极多,被摇过来也仍是醉意阑珊,一把推开他:“去,别管我们啦。”又指着宋君鸿和李孟春呵呵直笑,嘴里兀自在嘟囔着:“也好,也好!天当背来地当床,子烨、煦光,咱们学古人意,在这儿低足而眠啦。”
书僮极是无奈,自家公子是出身高官名门,一向注重举止礼仪,怎么今天如此醉酒失态,也不知明天醒后会不会怪罪自己?
看到书僮急切的样子,王玉田举着酒杯灌下一口酒,然后大着舌头挥手说道:“叫、叫你、你、你去,你、你就去,没、没关系的、的。”
书僮无奈摇了摇头,想来自己公子与李公子和宋公子一向交好,既然他们自己说无妨,那就无妨吧。
谁知一回头,便是“咣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