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 (第3/5页)

远东,只不过肖远东现在的名分仅仅是迅捷工厂的副厂长,并没有正式的提成厂长,却在实行厂长的权利。

“我知道你是机械方面的专家,你对机床有什么想法,给我讲讲。”

李建并不是疑问的口气,让林开合知道,李建其实对于机床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之所以现在这么说,是想跟他相互印证一下,以便寻找到更合适更准确的定位。

难道李董准备玩机床?

机床跟他的电子工业应该关系不大啊。

林开合心里这么想,嘴上却并没有闲着,开始给李建讲他所认知的机床,

“机床就是工具机,用来生产各种工具,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木工机床等……”

“停,我不是让你讲这个,是讲你自己理解的机床,干什么用,应该怎么用,该怎么改进?”

李建摆了摆手,他需要理解的,不是这些。

“我理解的机床,就是用来生产各种工具的机器,有了机床,可以生产各种零件,这些零件相互组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生产需要的机器,其实也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机床,比如我们的热磨机,其实也是一台机床,只不过他没有车刀,相对应的也不是切削金属,而是加热和磨碎木片竹片,至于怎么改进,我觉得最应该改进的其实就是车刀的质量,我们目前的车刀,硬度不够,精读不够,虽然偏差不太大,但是往往你一刀少那么不碍事的一丝,十刀下来就差了十丝,等到最后累积起来,可能误差就会达到几十微米。”

林开合一说,当然说到了他最擅长的金属领域,刀具的硬度和精读,一直是我国机床业的一大缺憾,如果说改革,林开合最先想解决的,就是刀具的问题。

“刀具,刀具,材料上,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李建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又开始问起了林开合,似乎他要林开合自己从中找到答案。(未完待续。。)

ps: 在回去的路上,晚上要在南京转车,不知道能不能买到票,希望可以,让我能在今天到家,我就可以正常的码字了,谢谢大家支持。

第二五九章 改进

“刀具方面的问题,不在乎于材料和刀头的精读,其实两者是一体的,解决了材料的问题,刀头精读的问题应该也可以解决。”

林开合略微寻思了一会儿,轻轻的说道,当前我们掌握的机床方面的技术,除了数控方面的技术之外,就是金属切割工艺方面的差距,难以达到生产工艺上的需求,而相对于数控技术来说,最容易提升的,有显著的效果的就是提升刀具的材料。

李建对林开合的话深感赞同,刀具的材料是最关键的,硬度,韧性,抗击打性等性能决定了刀具的效果和寿命,找到合适的材料,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晶圆切割跟液晶切割,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又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对于夜景屏幕的精度要求没有那么高,国内的切割机床足以满足一英寸二英寸的切割工艺,但是随着液晶的发展,势必对切割的精读也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液晶面板的材料进一步发展之后,对切割工艺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而晶圆的切割,更是重中之重,相当于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这一步如果迈不出去,那么晶圆厂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数控机床的关键部件,李建也有相关资料,但是跟晶圆厂、光刻机等技术一样,空有技术,没有实现技术的手段。

制造高精度的机床,首先要有一台高精度的机床用来生产机床配件才可以,否则生产出来的配件组件本身打不到精度要求。哪怕一个零件只相差一丝的精读,几百个上千个零件组装起来,有可能差距就是成百上千丝。甚至可以说直接就让这台机床报废。

而这些仅仅是精度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