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2/5页)
比如汉武大帝就不是嫡长子,是汉景帝第四子,由于他幼小对表现出来的天赋,汉景帝最终立他为太子,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治武功达于顶峰地全盛时代。
王位继承的关系非常重大,嫡长子制度确立以后,用了数千年,李斯持此议,可以说是很有见地,群臣齐声附和。
“你们都认为立太子当立嫡长子?”秦始皇问道:“要是嫡长子不肖,而其他诸子里面有贤才,难道就一定要立嫡长子?”
这的确是一个弊端,群臣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尽皆闭口不言。
秦始皇再次点名道:“李斯。你说说看,难道大秦地江山要落入庸才之手?大秦的江山将万代传承,代代都要是贤才。”
这问题太大了,大到李斯不知如何回答,愣在当地,道:“皇上,这这这……,
周冲站起来为他解围,道:“皇上,周冲以为立太子以嫡长子,还是立以贤。这全在皇上一言而决。不过,周冲认为嫡长子制度传承千年。自有他的道理,不应该否决。皇上担心立太子以嫡长子,致使贤才不在位地担心是必要的。立嫡长子还是立贤,皇上自有决断。”
这话听起来有点模技两可,其实是在点醒秦始皇立嫡还是立贤。相互为用,可以确立嫡长子制度,再辅以立贤,具体的情况具体处理,因为这两种制度各有利弊。
“是呀,皇上!”这个问题太大了,再纠缠下去也一时难以说清,谁也不敢乱说,群臣巴不得早点结柬。
秦始皇点头道:“你们以为联的儿子里面口谁该立为太子?”
周冲已经知道答案。他当然不会笨到第一个回答的程度,静坐不动。
历朝历代因为立太子一事上演了多少血腥事件,群臣不会不懂这个理,都不敢乱说话。秦始皇点名道:“韩非,你说呢。”
韩非结巴着道:“皇上,韩非以为立嫡应该是长公子扶苏,若立贤长公子扶苏最贤。是以韩非以为当立扶苏为太子。”
他在秦始皇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他都这样说了,看来这事已成定局,再者扶苏年纪虽小,英气已露,群臣知道扶苏的确贤而有才,齐道:“臣附议。”
“缭子先生,你以为呢?”秦始皇点名口
尉缭附和道:“皇上,缭子以为韩非说地有理,缭子也是这样认为。”
王剪蒙武内史腾三人不等秦始皇点名,道:“臣附议!”
秦始皇站起来,道:“难道列位臣工如此同心口联心甚慰呐!联也这样认为,扶苏既是长公子,又贤而有才,联很是器重,所以联决定册立扶苏为太子,择吉日告于太庙成礼。”
“皇上圣明!”群臣齐声颂扬。
秦始皇接着道:“扶苏虽然英气已露,毕竟年幼,尚需一位有学问有德操有大本领的师傅,你们以为谁最合适做太子太伸?”
群臣议论纷纷,有推举尉缭的,有推举韩非的,有推举周冲的,瞧他们那个架势,没有十天半月不可能议出个结果。
李斯清咳一声,道:“各位同僚。请静一静。”丞相说话了,群臣自然要听。只得住嗜。李斯道:“皇上,臣以为太子太傅非周先生莫属。”
他居然有这等眼光。和秦始皇看中的人选一样,秦始皇来了兴趣,问道:“此话怎讲?”
“皇上,论才掌论人品,缭子先生,韩非皆可为太子太傅,可臣还是以为周先生最为合适。”李斯聪明人,当然不会把两人的短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来个点到为止,以秦始皇之才情不会不明白。
尉缭和韩非齐道:“皇上,丞相此言极是。”
秦始皇点头道:“联也如此认,就有劳周先生调教扶苏了,不知道周先生可否屈就?”
周冲领命道:“周冲遵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