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2/5页)
耳挠腮,要是再增加军队,大伙直接饿死算了。
这可不是后世的日本,后世日本占领了当时华夏长江精华区域,大肆搜刮财富,用来进口战争物资,以朝鲜半岛、东三省、华中财富之地的供给,进攻东南亚以战养战,日本越打越‘强盛’,其军事实力才达到了‘巅峰’。
贺屋兴宣这位号称‘理财圣手’的财务大臣,提出了实施统治经济计划的‘贺屋财政经济三原则’,一是与物资供需相适合;二是与国际收支相适合;三是与扩充生产相适应。
近卫文磨组阁的时候,找贺屋兴宣担任大藏省财务大臣,其就要求如果担任财务大臣,则内阁必须实施‘财政经济三原则’。
而且后世在战后记者提出的国家预算四年翻了三倍,钱是怎么来的,贺屋兴宣的回答很流弊,只要印刷机没有问题,你要多少钱都有。
咱们都知道无限制印钱会导致通货膨胀,比如党国发行法币,抗战前印了十四亿,到日本投降的时候已经印了五千多亿,翻了三百多倍。
到一九四八年市面流通的法币高达六百零四万亿,注意单位是万亿,是抗战前的四十七万倍。抗战前买两头牛只要一百法币,一九四八年找理发师傅剪个头发要两百四十万法币。
那么后世贺屋兴宣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很简单,印了钱不让钱在市场流通,虽然钱给了国民,但是贺屋兴宣整了个‘爱国储蓄运动’,让国民把钱都存到银行里面去。
国民有了存款,又支持了国家,这笔钱也从市面上消失了,不用再担心通货膨胀。然而,这仅仅是暂时的,总有一天这些钱会流通到市场,国民要取钱用,那怎么办?
贺屋兴宣做过一个试算,日本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国债会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这笔国债以日本国力无法偿还,但是战争总会结束,如果日本胜利,那么日本可以获得战争赔款,这笔国债就可以偿还,如果日本失败,那么全体国民应该均等负担所应该承担的。
这就是日本从上到下的思想,都是拿国运在赌博,日本第一次拿国运当筹码来赌博,就是甲午战争,日本赢了,获得了两亿三千万,实际加上利息是两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
这笔钱,日本两成用作军费,五成多用来扩军,然后第二次赌国运跟沙皇俄国干了一架,又让日本给打赢了,这下日本撒欢了,开始了第三次赌博,占领华夏,所以就有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以来,日军一路顺风顺水,大片的华夏领土被占领,华夏军队大多一触即溃,即便是大规模战役,也挡不住日军精锐师团的冲击。
然而自从林风横空出世,日本上下简直就恨不得生啖其肉,包括贺屋兴宣,原因就是,日本一下子损失兵员过多,占领的地盘却越来越小,加上六十万精锐深陷华北,导致日本经济都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这时候的日本经济还没有彻底转入统治经济计划,也就是战时经济,国内因为要供应多达百万的海陆军队在外作战,已经不堪重负。
摆在日军高层面前的现在就两条路,一条是咬紧牙关,全体国民勒紧裤腰带,组建新的师团投入到华北战场。
另一条是让山东部队从海路撤离,其余内陆的部队绕草原撤往东北,在东北建立大量的防御工事,守住既得利益。
杉山元的提议是撤离华北,守住东三省,再发展两年,目前德国小胡子正在厉兵秣马,需要在东方有一个盟友拖住苏联,而日本正是其最佳选择。
既然日本有作用,那么德国必然要援助日本,否则战争开始的时候拖不住苏联,那么德国就会腹背受敌,陷入两面作战的尴尬局面。
到时候到底是拖住苏联,还是将国力投入到侵华战争,还不是日本说了算,东西到手才是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