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 (第1/5页)

“就好像是朱大先生的暗记一样。”王观恍然道:“他们留下破绽了,能不能找得出来,那就要看各人本事了。也就是说,这幅长卷的纸张类似,应该是故意留下的破绽了。”

“赝品,竟然真是赝品。”

与此同时,俞飞白气呼呼道:“白高兴一场,浪费我的感情。”

“不能这样说。”钱老笑道:“就算是赝品,也是清代中后期的赝品。流传到现在,也能称得上是仿品,而且仿的水平很高,也算是不错的东西。”

“仿品再好,始终都是假的。”俞飞白怏怏不乐。

就在这时,钱老轻笑道:“如果我告诉你,连所谓的真迹绝命书,也有可能是赝品,这样你会不会高兴点。”

“钱老,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消息太劲爆了,不仅让俞飞白瞪大了眼睛,也让王观惊诧起来。

“当年清兵围困扬州,史可法知道守城无望,就写了上奏朝廷的遗表,又给家人写了五封遗书。之后过了一天,史可法再次作书与母亲、岳母、夫人诀别。这些遗书,正是这件手卷上的绝命书。”钱老沉吟道:“不过,当时兵荒马乱的场景你们可以想象,这些遗书的下落很难说得清楚。反正一直到了乾隆年间,才有大臣把遗书收集起来呈献给乾隆皇帝。”

“你们可以想一想,从扬州城破,再到乾隆命人把遗书制作成长卷,这一段空白时期,遗书的保存就是很大的问题。”钱老微笑道:“注意细节,这是大臣呈现遗书。说明当时这些遗书并没有落到清兵手里,不然应该封存到档案库中,而不是由别人觐献。”

“钱老您的意思是,在那个时期,史可法遗书就已经毁了,大臣献给乾隆皇帝的是扬州帮操刀泡制出来的赝品?”俞飞白有些难以置信。

“有这个可能性。”

钱老笑着说道:“这么多年来,各地冒出了七八个版本的史可法绝命书长卷。几乎每个长卷出世,故宫就专门派专家组去验证,却发现各个版本的风格十分类似,让人真假难辨。直到后来,一个出身扬州的大师发现了一些端倪……”

“什么端倪?”俞飞白急忙追问。

“他发现这些长卷中绝命书的纸不对。”

钱老轻叹道:“其实也不是不对,而是太对了,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产自扬州的纸张。一个长卷是这样自然没事,但是七八个长卷都是这样,那就有问题了。”

“就算有问题,问题也不大呀,大家都知道史可法是在扬州写绝命书的,想要伪造的话自然去拿扬州的纸。”俞飞白有些不解道:“发现这种情况,无非是说明伪造的小心谨慎而已。”

“你说得没错,一开始大家是这样想的。”

钱老摇头道:“可是那个大师却告诉大家,这是不正常的情况。他曾经研究过明末时期扬州的公文信函,那些公文信函的用纸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时朝廷的公文信函用纸,那是由朝廷统一标准配发,使用的根本不是扬州本地的产纸。”

“不是吧,还有这种情况?”俞飞白傻眼了。

“其实也很正常,比如说现在的政府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之类,使用的也未必是本地的产纸,而是异地采购。”王观若有所思道:“尤其是古代,朝廷用纸更加讲究,应该是专门作坊制作的贡纸。”

“没错。”钱老点头道:“虽然有人提出置疑,觉得这纸可能是史可法自己在扬州买的,未必就是用朝廷的公文纸。但是想想在当时的情况,史可法是先写了朝廷遗表,再写遗书。按照常理来说,不可能再另外去拿纸……”

“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也有人提出了大胆的猜想。毕竟流传下来这么多的绝命书长卷,除非真迹已经毁了,不然总该有一卷是真迹。但是他们全部验证过了,大都发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