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书痴 (第1/2页)

在沧州老街巷里,曾住着一位名叫刘羽冲的奇人。他的名字如同被岁月的尘埃轻轻掩盖,人们只知其姓刘,羽冲是他的字,而其本名却已佚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先高祖厚斋公在世时,常与他吟诗唱和,那是一段文人雅士间惺惺相惜的过往,如今也只剩下残垣断壁般的回忆,在家族的老人口中偶尔被提及。

刘羽冲性格孤僻,宛如一颗远离星辰的孤星,独自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闪烁。他对古制情有独钟,痴迷的程度近乎癫狂,常常沉浸在那些古老的典章制度之中,不能自拔。在他眼中,古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可旁人却觉得他的想法迂阔得如同行走在云端,不切实际,难以施行。

有一次,他请来董天士作画,请厚斋公题诗。那幅《秋林读书》图上,画着一人孤独地坐在秋树根下,宛如一块沉默的石头,与周围的世界毫无关联。厚斋公题诗道:“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诗句里满是对刘羽冲的规劝之意,仿佛在轻轻摇醒一个沉醉在美梦中的人,提醒他不要被古制蒙蔽了双眼,可刘羽冲却只是笑笑,并未放在心上。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一次偶然的机会,刘羽冲得到了一本古兵书。那泛黄的书页仿佛散发着神秘的魔力,深深吸引着他。他如获至宝,日夜伏在案头研读,直至把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刻入脑海。他深信自己已领悟了古兵书的精髓,自信满满地认为凭借此书,自己可统领十万大军,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建立不朽功勋。

恰在此时,当地遭遇土寇之乱。刘羽冲兴奋不已,觉得大展身手的时机已到。他自筹资金,招募乡兵,按照古兵书里的阵法和策略,精心训练这些未经战阵的乡民。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冰冷的水,无情地浇灭了他心中的炽热火焰。当与土寇交锋时,他才发现,那些看似精妙的古阵法在实战中漏洞百出,乡兵们在敌人的冲击下瞬间乱了阵脚,全线溃败。刘羽冲自己也陷入绝境,险些被土寇擒获。这一场惨败,让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未因此而清醒,反而认为是自己对古兵书的领悟还不够深刻。

不久之后,刘羽冲又得到了一本古水利书。他再次陷入了痴迷的状态,如同一只飞蛾扑向火焰,不顾后果地投入到对古水利书的研究之中。整整一年的时间,他足不出户,日夜钻研,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代治水大师,能够让千里荒漠变成肥沃的良田。他精心绘制图纸,详细列出治水方案,满怀期待地呈交给州官。州官也是个好事之人,被他的热情和执着所打动,便同意让他在一个小村庄试行他的水利计划。

刘羽冲满怀激情地指挥着村民们挖沟修渠,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未来的丰收景象。可就在沟渠刚刚挖成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汹涌而至。由于他对当地的水文地理情况缺乏了解,没有考虑到洪水的冲击力和流向,那原本用来灌溉良田的沟渠,瞬间变成了洪水肆虐的通道。大水顺着沟渠灌入村庄,村民们惊恐地四处奔逃,许多人险些被淹死。这场灾难让刘羽冲彻底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他的心中充满了困惑和痛苦,常常独自一人在庭院中徘徊,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古人岂欺我哉!古人岂欺我哉!”那声音在寂静的庭院中回荡,仿佛是他对命运不公的呐喊,又像是对自己痴迷古制的自嘲。

日复一日,他就这样在痛苦和迷茫中挣扎,身体和精神逐渐被消磨。最终,他抑郁成疾,一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去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只留下了无尽的叹息和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此后,每当风清月白的夜晚,村里的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身影在刘羽冲的墓前徘徊。那是他的魂魄,依然保持着生前的模样,孤独地在松柏树下摇首独步。若有人靠近,侧耳倾听,便能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