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真志(其二) (第5/7页)

存在的认知是前提,你我是位置,而目的是判断或者定义这个东西是什么。”

“嗯,是这样的。”

“这次从文理出发。这里面需要先得到什么呢。”

“来源是否可靠,前提是否正确。文求一二,理找三四。”

“没错,原文找的就是怎么得到来源可靠,认知不错的目的。不过既然有目的了,那他的来源,前提和位置又是什么呢?”

“还是原文是来源,存在是存在的认知是前提,你我是位置,而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是原文不错。”

“和之前一样呀,有什么区别,这不是无解么?”

“不,不,这里面还有很多隐藏条件。慢慢来。”

“好吧,你说。”

“这个东西和原文问了,接下来还有你我,你想不想是这个东西,或者说我是不是这个东西,又或者你想我是这个东西么,我愿不愿意成为这个东西呢,或者出现这一切想法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他是什么存在,存在又是什么东西,是这个东西么。而这些的核心是什么呢,你觉得。”

“是什么。”

“原文,存在,想法的关系,如果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就可以让所有事物分类归纳定性。”

“那他们怎么关系。存在是存在成为目的,想法是过程,原文是方法,最终得到存在是存在的结果。”

“啊,这不是理么?”

“是呀,所以是否文理合一,才能让存在是存在的命题出现,然后又有如何文理合一,所以定义与实践出现了,如果命名定义和实践呢,虚实和动静出现了,而其中对其对错的判断,是文理存在为前提,慢慢就是一切对立是否有核心,是否是同一来源,是否同一前提或者同一基点。或者后来慢慢又将其中几点归类的定义,不过那些就是现在这个阶段,是否能统一历史,各自承担起过去的因果再去寻找自己势力的未来。如果不能,将像那时一样,谁也不能左右自己的未来,过一天算一天,等待明天。”

“这呀,那这样的文内部深化,理外部创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基点。”

“对,一切为了基点,只不过理是为了保证基点的底线,而文是为了提高基点的上限。”

“这没说错吧,为什么会这样,理不会让一切都提高么,怎么会只是保证底线。”

“理的存在,是以文不错为基础,他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目的是否是对的,最终结果是真我。文的存在是以原文为基础,他的目标永远是原文不错,还是现文不错为思想,最终结果是本我。无论是文还是理都是片面,只是一二的存在,只有文理合一的基点的位置才是三,但三只是位置,如果没有四的目的存在,那就是处在文理的静止中,所以文理和位置又是动静的另一个分类,而且位与置在发展的未来又变成了动静的又一个分类。这就是万事万物互相关联与对立统一。所以现文的意义变成了在一切二阶段这种对立中找统一,与原文对立,这原文也不再是与理对立的文了,这就是发展起来后,就像思想就是思想,存在就是存在那样,在实践和定义中被真正的认可成为一个概念,而后又找到存在是虚的生灵定义,生灵是实生灵的定义,之后,存在变成是原的生灵定义,生物是虚的生灵定义,而生灵是现在的实的生灵定义。那个人也是他们对未来出现的生灵的期望定义。”

“变化和发展,才是永恒不变。真是矛盾。”

“所以现在才难就难在随着定义的不断出现,如何统一出简单的理。”

“这不是现文的是么?”

“是呀,可是现在的生灵既是现文,也是过去的理呀。”

“等等,所以一阶的通过要思想,可以做到自己定义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