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5页)
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炮楼仍然在硝烟烈火中岿然不动。
然而,战士们不得不面对另一种现实:炮楼内没有饮水设备,也无粮食贮存。在粮水断绝的情况下,区政府派人冒着枪林弹雨送饭送水给炮楼的战士,无疑会付出更大的牺牲!
面对这种状况,区长张国钧果断命令炮楼驻守战士于22日夜晚迅速撤回区政府。
事不宜迟,必须立即撤走!
战士们凭着一股大无畏的精神,连人带枪从炮楼窗口跳下,由于缺乏跳楼的安全知识,冯娇等人腰部和腿部在跳楼时不幸受伤。在机枪手和冲锋枪手交替掩护下,战士们你扶我搀地消失在夜幕中……
第二天天明,敌人正想火烧炮楼,才发现人去楼空。
乡政府和塘边炮楼的武装力量撤回了区政府,等于将伸出去的手掌收回来,捏成一个拳头,更有利于固守和有效地歼灭敌人。
战斗进入了最为激烈的第三天。
区政府是岭背一个富豪的院落,四周有炮楼作屏障,显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23日凌晨,哨兵向张国钧区长报告,敌人的指挥部已从对面山头搬到岭背街上的“唐尧记”楼上,由于“唐尧记”位置较高,视野开阔,其火力网必定对区政府构成极大的威胁。
敌变我变。梁天培县长和区领导根据敌情的变化,决定集中两挺机枪、十支步枪齐发劲射,摧毁敌人的指挥中心。
在我军密集火力的强攻之下,只用了十多分钟,敌人就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慌忙将指挥中心撤出“唐尧记”楼上,敌人“以高制高”的进攻阴谋被粉碎了。
战斗处于相持、胶着状态。敌人围而不攻,我军也很难组织有效的反击。但战士们依托区政府的有利地势,争取在持久战中取得胜利。
3。 请敌人吃“烛光宴”
在通讯中断、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区领导决定派出两位熟悉当地情况而又机智勇敢的战士送信给县委和县大队,以求得增援,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梁县长的生命安全。
毛金等两名战士是当地人,身体棒,头脑灵,地形熟,又能双手打枪,自然是送信的最佳人选。
14。三天四夜的“经典之战”(3)
张区长在梁县长的授意下,迅速写下了一封绝密信件:
阳山县委、县大队:
战斗进行顺利,上下一致对敌,粮弹均无问题,阵地可确保,来援军更好。
阳山县县长 梁天培
岭背区区长 张国钧
1950年3月23日
毛金等两名战士带上绝密信件乘着夜色上路了。
他俩不走小路,怕碰上敌人的埋伏,而是沿着河边走,他们腰插双枪,蹚着刺骨的岭背河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冲破敌人的封锁线,终于将信送到犁头乡政府李乡长的手里,然后通过电话向阳山县委汇报了连日来的战况。
敌人强攻连遭失败后,猝然改用炸药包爆破、隔墙挖洞和火攻战术,妄图消灭英勇顽强的革命武装。
()免费TXT小说下载
敌人这一招固然毒辣。但长期与敌人斗争的干部、战士也生出了“以牙还牙”的妙计:他们在每个炮楼和四个屋角点燃起100个灌了煤油的竹筒火把,把夜色下的炮楼四周照得如同白昼,使敌人不敢走近屋檐半步。
战士们管这种发明叫“烛光宴”。
敌人一进入烛光区,立即成为人民武装的枪下鬼。
4。 岭背山头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
岭背在硝烟炮火中度过了第四天。
24日凌晨,敌人仿佛看到末日的来临,开始更加疯狂的进攻,他们隔墙挖洞,爬瓦面偷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