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范增的权衡 (第4/4页)
一方面的宽和和细腻,能够照顾到别人的心思。这与他心里所知的秦国历代君王都不相同。
自有秦以来,秦人往往都被认为是蛮族,未经教化,粗放蛮横,如何会有这样一个似乎完全不是这种风格的秦帝?想起这两天他抽空去拜望安期生时,安期生若有若无的似乎也在说这个小皇帝与老秦人风格不同,似乎另有什么隐情,但他提出的问题稍微明确一点时,安期老头就把话题岔开了。
哎,不管皇帝到底怎么回事,现在坐在丹陛上主事的就是他,他的权威不容质疑。至于隐情之类,既然安期生不愿谈,这些术士的想法总是神秘的,那自己也不要太去深究了。皇帝允可了自己娶其乳母,自己还是不要太不知趣。
_
泗水郡治相县(今淮北市相山区)的一家客栈前,一个红脸白发的老者正在看着一个中年家仆向轺车后放行装,准备启程,这位老者就是范增范老爷子。
范增因为担忧项梁的安危所以急急的离开了咸阳,原本想去会稽郡看看风色,找找机会把项梁救出来。可在离开咸阳并出武关的这一路上,他仔细权衡了几遍,又不那么急于赶往会稽郡了。
虽然他心系项梁的安危,可他并没有什么成熟万全的方略在胸。在咸阳时想要尽快赶到会稽郡,当时也只是想在会稽郡他还有一二相熟的朋友,到了之后看看有什么可以去做的事情。
范增并没有想采用暴力手段,因为他没有这样的资源在手中。而且,如果需要使用武力,那项梁自有自己的侄子项籍,能够联络山泽匪盗如震泽桓楚,来强行劫狱。可这样做就算救出了项梁,此叔侄二人也只能再次隐姓埋名逃往他处,或者加入桓楚的匪盗一伙,躲进草泽。
这种事情不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因为项籍肯定早有和桓楚劫狱的想法。而一直没有实行,想必是项梁不允许。
范增要救项梁,一方面是公心,也就是同为大楚人,范增认为只有项梁才真正具备号召最多楚人起而反秦的足够声望。像景驹那样的三闾王族虽然从楚国传统的传承角度更为正统,可景驹的名望实在不能和项梁相比。除了名望上的差异外,项梁出身兵家具备领军作战的能力,还有像项籍、桓楚这样可为将军之人的辅佐。反观景驹,本人文弱,身边也没看到过有强大兵谋之人可为助力。倒是听说景驹和留县一带的豪侠有所接触,可豪侠是否能做好一个将军,范增心里没什么底。相较之下,还是项梁更值得自己用心。
此时他权衡折衷的想法是,推举项梁号召楚地民众,然后拥戴景驹为楚王,就是把景驹当个王位上的傀儡。
这是范增的公心。
范增当然也有私心。他的私心就是通过救援项梁来充分显示自己的谋略与手段,让项梁能够看到并器重自己,在击败暴秦的大浪潮中,使自己这一生的抱负可以得以施展,让楚人可以扬眉吐气,报被暴秦灭国和饱受压榨的不世之仇。现在他虽然努力在想如何为项梁的安危奔走,可他更想通过这种奔走取得真正的成效,让项梁知道他范增,并成为项梁不可或缺的重要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