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4/5页)

自己怎么这么疏忽?

早在临淄的时候自己就看出了袁谭对管统的拉拢,而且在历史上管统一直对袁谭忠心耿耿,誓死追随。

可是现在偏偏在袁谭出兵的当儿,这个管统病倒了,未免太巧合了吧?难道是这管统转了性子,不再为袁谭服务,见到事情不妙先对外称病?

太史慈自己想一想就觉得没有道理。

看来这个问题还出在管统的下任,这个叫做陈逸的人的身上。

管宁显然知道太史慈的心事,只是他想不到太史慈居然会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陈逸,于是开口解释道:“主上不知道吗?这个陈逸就是已故的陈蕃先生的儿子……”

原来是他!

太史慈猛地想起到底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了。那当然是在《三国志》中。

这个陈逸和许攸关系极为密切,当年密谋废除灵帝的人中就是他一个。不过这事情知道的人很少,要不是史书中在曹操的记录中有这么一笔,是没有人会知道陈逸的所作所为的。

一想到这里,太史慈几可肯定袁谭的事情无论是管统还是陈逸都有份。

管统本就是袁谭的人,而陈逸是许攸无话不谈的好友,许攸现在就在袁绍的手下出谋划策,若是太史慈还想不到这其中的奥妙,还不如马上举起白旗来投降、回家抱孩子算了。

哼!袁绍自以为这事情十分的机密,却绝对想不到自己这来自后世的特殊身份使得自己早已经对众人之间的关系洞若观火。

要是太史慈不知道陈逸和许攸的关系,那么这真是一步妙棋,可惜现在看来令管统装病,让表面看似和袁绍一点关系都没有时则对其忠心耿耿的陈逸当上平原太守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

只要想一想平原郡的一马平川的地形,太史慈就知道袁谭其实可以随时进入到平原郡,然后势如破竹地杀向临淄。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袁谭作出的种种非要从乐安郡通过的姿态不过是为了麻痹自己罢了。

声东击西?好毒辣的计策!

既然如此,那么自己何不利用这一点呢?

太史慈嘴角逸出一丝冷笑。

袁谭,你就等着受死吧!

第一部 第七卷 第五章 谋变(五)

太史慈心中打定了主意,浑身都轻松了起来。

既然已经知道了内部的敌人是谁,那这件事情就简单得多了。太史慈希望自己可借助在平原郡的斗争中不仅达到收回对平原郡的控制权的目地,还可顺势威慑打压青州所有敢试图阻挡太史慈改制进程的潜在敌人。

斗争必然要流血,区别只在于流血的多与少罢了,无疑,内讧是最残酷的一种斗争,太史慈不想弄得青州元气大伤。所以早一点动手收拾在青州还未成气候的敌对势力对太史慈十分的有利。

坦白而言,太史慈这段时间心情十分压抑,那是因为青州已经直接介入到了争霸天下的这场明争暗斗中,随着青州抛弃了示弱于人的战略,天底下所有有志于扫平乱世的人的的矛头都或明或暗地指向了青州。这使得青州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防御阶段,日子并不好过,但太史慈并未把这些许事情放在心上,以青州军今日之军力足可睥睨天下,不过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内部不平何以扫天下?

敌弱我强时,“攘外必先安内”才是真正的制胜之道。

现在既然已经弄清楚了敌人霍乱青州的大体动向,太史慈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哼,不要以为你们现在在平原郡就可为所欲为,我现在就派一个难缠的人物正大光明地到平原郡去搅局,看你们怎么办?

若是可逼得他们立刻翻脸,那就更加理想,毕竟自己偷偷潜回青州的事情没有人知道,这足可令敌人贻误战机,如果能够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