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2/5页)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前朝祭灶是腊月二十四,本朝开始定为腊月二十三,民间有“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之说。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汇报结果跟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息息相关。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所以,祭灶时用来供奉的,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就是糖瓜。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扁圆型的糖,用又粘又甜的糖瓜祭祀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等到所有的祭祀完毕,就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祭祀便告结束。

祭祀活动完毕之后,全家人分吃了糖瓜,全都被粘住了牙,居然还把陆金瑶嘴里一颗正在晃动的乳牙给黏住,最后掉了下来。

那颗牙偏偏是门牙,陆金瑶嘟着嘴,心道:早不掉,晚不掉,偏偏现在掉下来,过年给人拜年的时候多难看。

陆家人却都很高兴,让陆金瑶自己拿着那颗掉下来的牙齿,努力丢到房顶上,寓意让牙齿快点长出来,然后叮嘱陆金瑶千万不可以用舌头去舔新长出来的牙齿,还把陆金瑶的糖瓜给没收了,更是禁制她过年串门的时候吃糖。

陆金瑶欲哭无泪,可怜巴巴的坐在一边看家人吃糖瓜。

陆寒枫憋着笑,掰了一条鸡腿放到陆金瑶碗里,算是安慰她不能吃糖。

“现在是小年了,从明天开始,谁都不兴骂人,也不兴找骂,注意着别打碎东西,多说吉利话……”陆炳文叮嘱四个孩子,最后道,“明天早上全都早起扫房子,谁都不许偷懒。”

孩子们答应着,各自去歇息。

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以祈新岁之安。”

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扫房后,全家就要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

陆金瑶早早的就给家人都准备了口罩,还有几块花布做成的头巾,来阻隔灰尘和病菌。口罩不过就是一块布加上两根带子,陆金瑶还是能做得好的。

全家齐上阵,从里到外将家里打扫了一遍,边边角角全都扫到,整个屋子焕然一新。

陆银玲自告奋勇负责贴年画,陆立群在旁边帮忙。

对联是陆博明写的,磅礴大气;窗花则是连素素剪的,栩栩如生,最后陆寒枫去放鞭炮,孩子们全都又蹦又跳。

到了腊月二十六,全家再次进县城,等着腊月二十七的大集。

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猪肉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

卖各种东西的应有尽有,陆金瑶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不会走丢,也不会给人拐走,但连素素还是不许她自己去转,生怕她个子小给人挤倒、踩伤。

陆寒枫笑道:“那我跟金瑶一起去。”

连素素这才同意。

陆银玲和陆立群也想一起去,连素素却是说什么也不许他们乱跑。

陆炳文沉下脸:“你姐姐是去买年货,你们不要去捣乱,人多了二叔看不过来,到时候走丢了我们还得去找你们。”

陆银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