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襄姬的胡舞 (第2/4页)

已经基本表达了顺从之意,再加上变身胡亥后这十几天,自己能想到的事情大体都得到了安排,所以心情颇感轻松。

公子婴也比较高兴,越是能帮皇帝多做好一件事情,自己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始皇帝时,因父亲公子成蟜是始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有问鼎大位的机会本就易遭猜忌,后成了反叛的乱臣就更麻烦,所以公子婴一直活在父亲阴影中。就算始皇帝说罪不及妻子,对他一直都还不错,他也要夹着尾巴低调做人,免得什么人为了做什么事情而利用他的名声给他带来无妄之灾。

而现在,以他过往一向与胡亥的良好关系,又因帮复皇位成了胡亥的郎中令,胡亥还承诺在适当的时机为他封王,他已经很满足并且感恩,很想多为胡亥做一些事情以作报答。而且胡亥所做之事都是在保赢姓宗族“万世永存”,从皇族的利益角度上,他也应不遗余力。

和胡亥一起说服李左车,让他看到了胡亥的聪慧和为大事者不拘小节。胡亥是皇帝,但这个皇帝与大秦历代的君王都不一样,这个二世皇帝只看重实利而不注重形式,所以能在李左车面前用与公子婴平等甚至略低一头的态度,一唱一和的共同游说。

为了国事,皇帝能扮作自己的妻弟,由着自己随时打断和阻止皇帝说话,这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秦汉时代的君臣名分非常严格。“臣”这个字如果上溯源头,实际是由男奴演化而来。为臣子者即为帝王的奴隶,称臣者也就是自认是奴仆。清朝时,汉官自称“臣”,满官自称“奴才”,本意都一样,清帝都通汉学,既然两种自称都一个意思,所以也就由得汉臣去矫情了。我们见多了唐、宋、明朝的大臣“犯颜直谏”或为臣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戏码,往往忽略了“臣”本身的含义。

所以,公子婴看到皇帝能毫无架子的以国事为重,自然对胡亥的忠诚和敬服更深了一层。

两个人各有高兴之处,所以这酒也喝得都开心。酒酣耳热之际,燕媪进来走到胡亥身边,悄悄的说了几句话,胡亥的样子就更加开心了。不过当胡亥对燕媪也悄悄的说了几句话后,燕媪却很严肃的摇了摇头,回答了几句。胡亥想了想也没坚持,点了点头,燕媪就退了出去。

公子婴看到这一情况,觉得这酒喝得差不多了,自己该退场了。燕媪是胡亥的乳母,现在又是永巷令,刚才所谈之事必然是宫闱私事,这种事儿可不能瞎掺和。

“陛下,”公子婴说:“李左车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态度,陛下看接下来应该如何安排呢?”

“让他再想一日,”胡亥放下酒爵,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明日晚食后你再去探一下他的口风,并且告诉他,我们的意思是让他去北边抗胡,不要参与到山东有可能发生的这片乱局当中。他如果很爽快地答应,我后日就见见他,把所有的事情确定下来。”

“按我方略,先把李左车放到代郡,给他创造机会,由他联络那边十八万刑徒中的赵人。如果太行各陉关隘筑成山东未叛,我们就把刑徒迁到边塞左近就地屯田,然后征召他为代郡郡尉,走正式途径授官戍边。如果关隘未成而山东各地已乱成一团,就让他也‘反叛’自立为王,他正好用那十八万刑徒做边军,然后把代郡和太原郡都交给他供养军需。”

“当然,这话你先不用跟他说,由我见他时再告知。”胡亥补充道。

“这样风险是不是太大了?”公子婴犹豫道:“他若拥十八万军,如果挥师南进,关中则危矣。”

“无妨。”胡亥又开始竖手指头。

竖起一根手指:“其一,现在山西一带有五万北疆步卒在监押刑徒筑关,到时将这五万人撤至霍邑就可卡住他南下的关口,雁门还有五万骑军虎视眈眈,我再让章邯调兵守住井陉,截断他和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