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第2/2页)
不過在學說上還是有差異的,按照敬時珍的說法,他們的傳承來自莊子更多一點。
老子主張無為,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所不為,「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漢初的黃老之學吸取了先秦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適應秦末政治動亂之後,民心思定的形勢,強調清靜無為,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統治者,都曾利用無為而治的思想協調處理當時的社會矛盾,並有所收效。
很多人都被《西遊記》里的唐玄奘西天取經給誤導了,以為唐代是佛教為主,其實唐代的國教是道教,秉承的是道家思想。
老子把「無為」看作聖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老子的思想還是希望入世的。
這一點就和莊子不同了。
莊子以其逍遙出世的人生追求等哲學思想而聞名,主張尊崇天道,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主張。
莊子在這裡所說的「自然」,並不是我們現在嘴裡所說的那個「自然」,而是一種超功利的境界。
莊子創造性地提出了「心隱身不隱」的隱逸思想,出發點是全生避害,最終實現了逍遙自由。
他一方面建立了外在行動自由的「游世」模式,以避免現實危險的生命境遇。
另一方面莊子又建立了內在自由的「適性」理想來化解聲名羈累的內心憂慮。
由此可見,莊子的隱逸思想,是建立在與外世完全脫離了的基礎上的。
換種說法就是,莊子以全面的避世來預防任何可能的傷害,分毫不為外界事物所左右,從而達到一個從內心到外在真正的自由自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