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怎么做?扶贫 (第3/4页)

思想高度不一样了。

自己站在的角度,已经有些靠近仙府了。

可以做到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自然能够看到其他学说的亮点。

“君子和而不同啊。”

“难怪先贤亦有言,吾日三省吾身。”

——

淳于越感慨了几句后,便不再耽搁。

阐述起其提出的仙儒学说。

“圣人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今时不同于往日。”

“当今秦地数千里,百姓数以千万计。”

“此前吾常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实则不然。”

“生与义,犹如阴与阳。”

“舍生取义者,可为君子也。”

“贪生畏死者,人之常情也。”

“昔年楚宋之战,宋地百姓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如此有悖人伦之举,因何而来?”

“纵使求活,亦不愿食其骨肉,只肯易子而食。”

“此举违背人伦,却仍存有些许人伦。”

——

“可谓民心全无道德?”

“弗能。”

“然则何以有此?”

“死生亦大矣。”

——

“若不能生。”

“又如何能知礼仪,晓道德?”

“吾言圣人之道,在于民。”

“民为先,道德为后。”

“先有民之生,而后方才能有民之道德。”

淳于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旁观的贵族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则是不以为然。

而在场的一众儒生们却是神情大各不相同。

有的拍手称赞。

有的眉头紧蹙。

有的则是咬牙切齿。

可谓是各种各样的表情皆有。

——

很显然,并非是所有人都认同淳于越的观点。

只觉得淳于越让生命先于道德,有违圣人所言。

甚至有着一名儒生直接高声质问:

“若是按照仆射所言,先有民之生,而后才有民之道德。”

“试问日后又岂会有君子?”

“想必这天下,皆是苟且偷生的小人。”

淳于越听后轻轻的摇了摇头:

“汝何以得此论断?”

“自然由圣人之言所得之,且依仆射之言,分明是在教唆世人摒弃道德。”那儒生慷慨激昂道。

淳于越闻此言论,却是不疾不徐地反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此时,又有一名儒生站出来反驳道:

“若人人皆只顾生存,岂不罔顾人伦纲常?长此以往,社会岂不大乱?”

淳于越微笑回应:

“此言差矣。”

“生之本能与道德伦理并非水火不容。二者应相辅相成,阴阳互生。”

“道德之形成,离不开天下百姓。”

“唯有保障民众基本生计,方能谈及道德之培养。”

,!

“否则,不过是空谈罢了。”

——

那些反对淳于越的儒生自然不会因为淳于越的这些话语而认同。

仍然只觉得淳于越这是违背圣人教诲,背离儒家。

不过也有一些儒生是认同淳于越的。

他们觉得淳于越说的切中要害,找到了当今儒家没落的症结所在。

故而亦是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