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这是巫祠的画像和塑像,相当于后人的龙凤图案。从这个资料知道,轩辕人崇拜蛇,古中华的蛇崇拜起源在这里。
下面的话:“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穷山在女子国的北面,从穷山的巫祠不敢向西面去狩猎。为什么呢?那里是轩辕丘。丘是什么?丘是祭神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巫祠(穷山)是供人游览和巫宣讲的场所,丘却是祭神,祭祖的地方自然禁猎。
下面的话:“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这又是一个资料,也是导游的话。说,前面就是轩辕遗址了,祭坛在北边,是一个方台,有四蛇相绕的图案装饰。(蛇装饰就相当后来古建筑的兽头装饰。)
读者,你看明白了吗?这是一篇导游词。你随同导游小姐来到了遗址。这里是“无草木,多丹粟,多青雄黄”,一条丹江从南坡流过,什么也看不到。可是,通过导游小姐(巫宣讲)的宣传,轩辕遗址的幕布拉开了。
关于轩辕巫祠的宣讲流传下来的资料这么丰富。这使我们想象到当年轩辕巫祠的规模和气势。公元前4千年,丹始族已经迁徙到山坡下,就是今天半坡遗址的地方。在半坡遗址,4周的穴屋簇拥一座中心大屋,可知这大屋就是轩辕的一座巫祠。
从半坡遗址的气势和规模可知轩辕巫祠处在动物崇拜的辉煌时期。但是,半坡遗址突然消失了,并且也失去了丹始族的信息。几百年以后,在山西出现轩辕的名字,可知轩辕巫祠迁徙到了山西。在山西的轩辕使用古汉语的名字叫作轩辕山。山就是巫祠。
轩辕向东迁徙,进入黄河地区,建立巫祠。祭祠的名字仍然叫轩辕。轩辕山属晋地,在沁水。在沁水地区流传女娲补天的神话,可知华人的崇拜也流传到了山西。渭河的著名崇拜(和巫祠)先后向东方迁徙。
可是丹始族到哪里去了?不少于2千年时间,丹始族从丹江山地的山上到山下,创造了丹始族辉煌,创造了轩辕巫祠辉煌,留下了半坡遗址,但是,这一切都结束了,在公元前4千年结束了。
轩辕巫祠能够长距离迁徙,丹始族的人口却不能长距离迁徙。一个巫祠能够消失,一个时代能够结束,但是一支人口却不能消失,也不能结束。特别是象丹始族这样一支高度发展,创造过辉煌的始族一定继续存在。可是,丹始族在哪里呢?
经过了不少于4千年的采集,到了公元前4千年,天然的食物正在枯竭,以采集为标志的始族时代正在结束。这是从天然采集到人工生产的过度时期,始族人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面对饥饿的考验,丹始族人终于放弃家园,向北迁徙来到渭河边。这个时期,渭河大湖已经淤塞完成,向渭河古人提供人工生产的平川沃土。在新生成的土地上,形成4方始族汇集的局面。这个时期成千上万的始族林立,经过几百年的汇合,见于古书记载,汇合起来两支氏族。这两支氏族叫作华人和稷人。丹始族汇合进了华人和稷人中,(其实,华人和稷人也是起源于天虞,3支始族是同一支古人的分支后代)。对于渭河下游地区的语言就统称作华(语)方言。
华人从丹始族吸收对脐带娲的崇拜以后演变出来生育神的女娲崇拜,稷人从原始的石器崇拜演变出来玉神崇拜。玉神崇拜起源了著名的黄帝。轩辕巫祠终于向东方迁徙。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华胥 探索华人
华胥
祖先走出天虞,其中有一支始族在母亲的带领下,离开家园去寻找新住地。从今天的丹江发源地向北迁徙,这一路上到处是被地火翻腾过的地面,到处是洪水在奔流。这一支始族人经过了蓝田地区,继续向北,来到了渭河边。他们要寻找一块高一些的平地。在平地居住可以免除山石崩塌的伤害,可以不受洪水的侵袭。这支始族人看到了华山,没有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