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3/4页)

部门调查表明,这段时间最少有两千八百辆次的大卡车来往于关内关外,所以韩云华才准备利用汽车来浑水摸鱼。

事实也正如韩云华预料的那样,由于汽车来往频繁,沿路的守军都不仔细盘查,大多数只要报出所在部队的番号就可以安全放行了。所以一路上韩云华等人都是快车疾驰,人换车不换地向秦皇岛一带奔去。

冀东一带较之其他地方还要早一点被日军占领,早在1935年国民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后,国民政府在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冀东等地的政权,现在管理冀东的是汉奸殷汝耕的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由于国民政府已经将正规部队撤出了冀东地区,而**的势力在这里也不是太强,除了几支人数不多的游击队外,冀东地区基本上已经没有其他的反抗势力存在了,现在的冀东俨然成了日军的后勤补充基地,华北方面军很大一部分的粮饷都是筹自这一带,同时每天都有大量的军用物资在秦皇岛码头上岸,运往察哈尔和绥远一带。

由于冀东地区抵抗势力弱小而且分布十分分散,对日伪政权的威胁十分有限,所以这里日军的防守力量也就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强了,据韩云华侦查发现,在冀东十几个县市的广大区域内,只有日军的一个旅团以及两个伪军师的防守力量。

虽然听起来也不少,但是要知道日军始终对中国人都缺乏信任感,即使是汉奸也不能使他们完全相信,在大多数日本人看来,一个连自己祖宗同胞都能出卖的人,哪还有忠诚可言,不得不说做汉奸其实也不容易,用一句不太时髦的话说,那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处于这种心理,日军对投靠他们的汉奸都是许以高位而又虚其兵力,有个五六百人就给个团长,有个两三千人就可以当师长。以这样的情况算,日伪军在冀东所有的防卫力量也不过一万两千多人,还比不上大同集宁一带的防守力量呢。

一路走来,韩云华发现冀东地区和中国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尽管现在中国大多数地方都在打仗,人民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那里的人民一直都没有放弃反抗。在晋绥远、山东等地,基本上是村村有民兵、乡乡出游击、县县有八路。但是进入冀东已经三天多了,韩云华等人还没发现任何一支抵抗力量,就连一直扑不灭打不死的土匪也没有。这里的老百姓见了他们的汽车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下跪,甚至一些乡绅还赶着猪羊来犒劳他们这支“皇军”,这情形实在是让韩云华感到心痛的同时也感到深深地后怕,假如全中国的老百姓都成了鬼子的顺民,那中国还有希望吗?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传承还能延续下去吗?

但是韩云华知道这不是老百姓的错,要怪就怪中国国家贫弱,国防力量虚弱不堪,导致连国内的百姓都保护不了,迫使那些善良的人们只能在鬼子的刺刀下苟延残喘,要么跪下活要么站着死。

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宁愿玉碎也不愿意瓦全,宁可站着死也不愿意跪着生。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只是中国最朴实最善良的老百姓,他们不是革命军人,更不是什么民主斗士。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能吃饱喝足无灾无难地活下去,在临死的时候能看到自己儿孙满堂就知足了。所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宁愿活着受尽鬼子汉奸的欺辱也不愿意死去。

进入冀东地界后,韩云华感觉到明显的压抑,这里似乎是一个没有笑声、没有欢乐、没有喧嚣的死亡之地。原本热闹的乡镇集市上也只有小猫三两只,倒是一个个身穿黄狗皮的汉奸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上,一个个都是飞扬跋扈神气十足,看的韩云华极其不舒服。

要是在晋察冀一带,汉奸走狗哪敢这样嚣张,除了私底下愿意为八路军服务的以外,其他无论是维持会长还是县长军官这类的,只要是被内蒙古军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