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部分 (第1/5页)
“我当然有过顾虑,《手机》里幽默的东西有,但不是主打,这片子的内容比较实,贴近生活,剪片子的时候,我狠狠心把很多精彩、搞笑的东西都剪了,还是想服务于整个影片的中心,不要太多的枝枝蔓蔓。”冯晓刚解释道,“至于说大家能不能接受,就要看观众是不是捧场了。”
“要是票房砸了怎么办?”记者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压力肯定会有,我现在经常想的不是要创新、提高,而是千万别掉下来,这部影片票房只要过了三千万,就会很有满足感,就不显得寒碜了。”冯晓刚淡定道,“哪怕票房真的砸了,也不见得是坏事,总结一下自己的问题,卸下包袱,创作上手脚也能放开了。”
事实上,《手机》的票房压力不大。
这部片子的前期投资是一千五百万,加上后期的宣传费用,总共不到三千万,光是各种广告赞助和版权收益就差不多有两千万。
特别是手机厂商,赞助了五百万,还邀请高园园拍了手机广告。
“华国电视台的主持人崔永原说《手机》是以他为原型,并提出了抗议,冯导你怎么看?”记者抛出了一个敏感话题。
“这个事怎么说呢,我们拍的是一个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崔老师在这方面的名气比较大,大家可能会朝他身上联想。”冯晓刚斟酌道,“我们和崔老师解释过,谈过多次,只能说大家在艺术创作上有不同的理解。”
崔永原这个人的性格有点轴,坚持自己的想法,就算在华国电视台也是如此。
经过几次协商,他和好梦公司没有达成一致,通过媒体指责《手机》破坏了他的形象,影响了他的名誉。
好梦公司一直没有做出正面回应,避免矛盾激化。
“我在表演的时候参考了不少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像是窦闻涛,并不是用崔老师做原型,这是个虚构的角色,不算是好人,有点儿坏,和崔老师不一样。”葛尤接茬道,“你们做媒体的一定要澄清,咱们不能破坏了崔老师的声誉。”
“冯导你和葛老师合作过很多次,都说葛老师是你的御用男主角,你怎么看待葛老师在影片中的作用?”记者询问道。
“一部影片的成功,不是因为一两句得彩儿的话,而是整体吸引观众。这点谁也跟葛尤比不了,他有能力把平淡的东西变得生动。葛尤对影片的贡献非常巨大,这不是客气话,他考虑问题比较冷静、周到。一起合作这么多年,他不断用平和的态度提醒我这个不妥、那个不合适,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冯晓刚诚恳道。
“原来我找葛尤,他有名气,确实对电影的宣传和发行都有帮助,后来又变了,说葛尤是我的御用演员,好像他是我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对我们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我们深入谈过几次,意识到这种合作对彼此都很重要。”冯晓刚思考道。
“国内的商业片越来越多,你能谈谈商业电影成功的秘诀么?”记者好奇道。
“很多人说我的电影和商业结合得好,其实我不是在和商业结合,我认为电影就是商业,这是我和其他导演最大的不同之处。电影需要巨额投入,这钱除非是自己的,否则就得考虑市场,考虑收益,投入流通领域接受考验。”冯晓刚回答道,“对投资人负责,对市场负责,对观众负责,我觉得这样就能拍出好的商业片了。”
高园园同样是记者关注的焦点,这次她的角色有所突破。
在《手机》里她一改以往清纯的形象,扮演一位颇有心计,想要上位的第三者,和葛尤有一段激情戏,发挥的空间很大。
这么做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演员来说,拓展戏路,寻求转型,饰演不同性格的角色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第八百二十四章 转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