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2/4页)

来风,在现代他通过读书发现这贾诩虽然称作“毒士”,其实是很有能力的,理由如下:

第一,贾诩的出谋之道,乃是先自身,其次主公,再时政,最后才是国家社稷,凭此顺序来制定出谋献策的缓急轻重在第一次张绣投奔曹cāo时,张绣苦于在袁绍和曹cāo间作出选择贾诩劝张绣投靠曹cāo,并对他说:投靠曹cāo有三点好处一是曹cāo有英雄之志以天下为重,不记个人恩怨二是曹cāo和袁绍相比,实力较弱我方若投靠袁绍,绍必不以我们为重三是曹cāo在政治上有优势张绣听后便采纳了贾诩的建议投靠了曹cāo果然被曹cāo所厚待

第二,贾诩的计谋高明之处在于决策者听了之后都乐于采纳并很好的实行一个出谋划策的人关键在于,洞察了主人的人xìng,知道自己的分量主人对自己的建议是否能接受并实施如袁绍的田丰和沮授,虽然对袁绍忠心耿耿,也善于出谋划策但并不被袁绍所器重最后反而被害而贾诩,从他所投奔的人就能看出李傕,张绣,曹cāo等如曹cāo征讨马超时,听从贾诩的建议使用离间计,使韩遂和马超离间结果拿下了这场仗取得了胜利

第三,贾诩深谙通达保身之道曹cāo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cāo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cāo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认为自己非曹cāo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cāo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正文 第282章 入住长乐宫

第四,贾诩比其他谋士懂得生活懂得长寿之道郭嘉也是一位好谋士,但身体不怎么好,不懂得保养,喜欢酗酒贾诩是三国寿命寿命最长的谋士薨时七十又七,可谓长寿;官居太尉,可谓显赫;谥曰肃侯,可谓耀祖。

一个小小的谋士,从汉末乱世一路漂泊依附,直至魏文帝前重臣,不得不让后人佩服贾诩的‘谋’之道。同代入世的言官,莫不早已退出政治舞台,或卒于辛劳,或伤于战火,或倒于谗陷,能坚持到底,又封荫子孙的,实在不多。贾先生的算盘如此之jīng,即成就了自家,也改变了历史,足可以让世人探讨研究,取经立传了。

实话说,三国中聪明人的下场不一定都很好,要么早死(郭嘉,周瑜,吕蒙,鲁肃,都不到50就死了),要么被主公逼死(荀攸,荀彧,陆逊),要么打仗多次无功,忧郁而死(诸葛亮)只有贾诩,先帮李傕大脑长安,再帮张绣打曹cāo,杀了曹cāo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然后再投降曹cāo,曹cāo还能重用他,立嗣问题都问他,在文帝曹丕时做到太尉,76岁时寿终正寝,贾诩真会做人,所以三国里他才是最聪明的人贾诩最擅长的是为家谋为身谋,而我们最熟悉的诸葛亮却是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者不唯智谋高下不同,品格亦不可同rì而语。诸葛亮隐居隆中,非明主勿事;一旦做出选择。便竭尽全力,奋斗到死。诸葛亮虽未能完成一统大业。但却有足够的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而贾诩呢,先投董卓,次投李傕,又投段煨,又投张绣,最后投靠了曹cāo。

古人讲究“贤臣择主而事”,“忠臣不事二主”。所以贾诩同时代的荀彧,袁绍虽待之以上宾之礼。他却跑去投靠了曹cāo。他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业,曹cāo虽然还比较弱小,但将来必成大业。事主而非其人,不可谓智。从这一点看,贾诩远远比不上诸葛亮和荀彧。这种一再更换主人的后果是严重的。贾诩毕竟是聪明人,他最擅长的就是明哲保身。如果当年挟不赏之功的韩信有贾诩的自保功夫,何至于身首异处。

这一次贾诩同样使用了明哲保身的伎俩。不过他成功了,当然关羽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