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3/5页)

少事。”杨杏园道:

“老师父是出家人,倒善于词令,碧波何妨试试,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呢!”法坡和

尚合掌道:“阿弥陀佛,这是很大的功德,不算是趣事。”杨杏园也极力主张他去。

吴碧波也就答应了,约定下星期一,和法坡一路出城到欢喜夺去。把话说完,吴碧

波便和杨杏园告辞出庙回去。

原来这欢喜寺,是西便门外,最大一所古庙,庙里的产业,有十几顷地,城里

还有许多房子,每年收入很好。这庙里的当家和尚法航,是法坡的师弟,他所以能

把这所庙弄到手里,也是全靠法坡借着熊总长的势力,运动来的。这法航和尚,不

过三十来岁年纪,生得细皮白肉,很像一个读书的人。他虽然是湖南人,在苏州许

多年,学得一口好苏白,城里有许多江苏省的太太少奶奶们,常到这里来进香,都

说这法航师父人和气,说得好苏州话,可惜年纪轻轻的出了家。不过他是在绸缎铺

里当小伙计的出身,虽然念得来几句经文,会唱几句好风流焰口,可是文字差的很,

所以他要找个文理好的帮忙。又因北京城里,尽管有不少文字好的和尚,可是他们

和尚,也有派别,一派是湖南帮,一派是北京帮,北京帮有好的,他也不敢要,湖

南帮又人少,所以只好找个俗家来承办了。

时光容易,转眼就是一星期,法坡和尚已经把吴碧波介绍到欢喜寺来。这法航

和尚看见他是一个文弱书生,倒很欢迎,便在西边配殿上,给他收拾了两间房子。

这房子外头有一个走廊,走廊外面,便是葡萄架。这个时候,正长得绿油油的,连

窗户桌椅,都映着成了绿色。那和尚又拣了几盆大红洋绣球,大红海棠的小盆景,

放在窗户台上。绿荫里头,摆着几盆小小的红花,越发显得娇艳动人。隔壁正殿上,

焚着檀香,有时候被风吹着过来,又微微的夹着一阵木鱼声,正是别有一种境况。

吴碧波很是欢喜。况且这庙里,除了法航而外,只有两个小和尚,一个老和尚,常

在佛堂上念经,其余还有两个做粗事的和尚,只在厨房里,不到前面来的,所以这

庙里格外清静。吴碧波也曾问那法航,说是这一所大庙,何以只这几个人?法航道:

“这庙里本来有七八个人,只因为他们不守清规,我都把他们辞走了。我们要不在

外面张罗斋醮,这几个人尽够管理这所庙的了。”吴碧波心想,出家人本来要清静

的,这话也有道理,也就不以为怪。他在这庙里,一住就是一个星期,也替法航抄

写了些经文。倒是法航招待的很好,餐餐的素人食,办得很精致,什么口蘑啦,面

筋啦,那都不算希奇,只有那本庙菜园里,摘来的新鲜菜蔬,茄子觅菜白菜之类,

现摘现煮,这种口味,住在北京城里,是永久想不到的。那法航又把他们湖南寄来

的雨前茶叶,天天给他泡着喝,也是不易得的。吴碧波坐着烦腻的时候,也常常踱

出庙去,找个树荫底下乘凉,看看西山的山色,或者找老和尚谈谈天,问些佛门的

规矩,也很有趣。这老和尚名叫性慈,年壮的时候,各大名山都已去过,现在年老

多病,而且耳朵又有些聋,所以只跟着法航,管管佛殿,其余一概不问。吴碧波倒

觉得这和尚是个有根底的人,很喜欢和他说笑。

有一天正午的时候,吴碧波走到正殿上来,又来找性慈,却不见他。就是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