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白银和70库尔(175石)大麦送给马勒库王作为友好援助。然而埃什嫩那新王茨里辛这次站在瑞姆辛一边,拒绝和汉穆腊比盟誓。汉穆腊比为了牵制埃什嫩那,与埃兰王茨帕拉尔胡帕重归于好。巴比伦军队和其同盟军包括1 000马勒库人包围了由瑞姆辛的弟弟辛穆巴里忒和另三位将军防守的拉尔萨在北方的首都马什干沙皮尔。此时约80岁的瑞姆辛无法率军驰援,引起城内外军心涣散,号称40万的拉尔萨军纷纷倒向巴比伦方面或溃散。五天后,马什干沙皮尔守军开城出降。在汉穆腊比29年年底闰十二月,拉尔萨的各城基本平定,只剩下瑞姆辛坚守在拉尔萨孤城。汉穆腊比30年(瑞姆辛60年,公元前1763年),巴比伦军围攻拉尔萨六个月,用了锤城车、攻城塔、土坡等多种攻城方法。最后,城内粮尽,易子相食,瑞姆辛在城陷时可能被俘。现在,汉穆腊比已成为整个巴比伦尼亚的主人。在汉穆腊比31年(个月前1762年),巴比伦军队重创了埃什嫩那、库提以及亚述地区一些小国的联军。埃什嫩那在底格里斯河上的重镇曼基苏和周围地区尽归于巴比伦。汉穆腊比32年(公元前1761年),巴比伦军队继续向两河上游挺进,征服昔日远交的同盟马瑞的金瑞林和亚述的伊什美达干。这年,汉穆腊比在南方挖掘了一条名叫“汉穆腊比是人民的丰收”的水渠,把甘甜的河水带给巴比伦在南方的新领地:尼普尔、伊辛、乌鲁克、拉尔萨、乌尔和埃瑞都。同时,巴比伦强悍的战争机器向东征服了他攻打拉尔萨时的盟友马勒库王伊皮可伊什塔尔;向西南的幼发拉底上游臣服了他的老盟友马瑞王金瑞林。第34年(公元前1759年),被征服的马瑞和马勒库人民举兵起义。巴比伦军队在两地迅速平乱后,拆毁二城的城墙并破坏了城市建筑、移走人民。两座历史名城从此埋葬在乱石黄沙之下,直到近代才重见天日。汉穆腊比36年(公元前1757年),巴比伦大军向底格里斯上游的控制尼尼微和卡拉赫的图如库各部落之王、他的盟友卡克木各部以及亚述地区其他小国发动征服战役,征服了这些强悍的山区部民。汉穆腊比37年(公元前1756年),巴比伦军队杀入埃什嫩那,用迪亚拉河的大水冲毁了这座名城。和马瑞、马勒库一样,这次毁灭使埃什嫩那城在地下沉睡了3 500年。汉穆腊比38年(公元前1755年),他对半独立的亚述王伊什美达干不能容忍,派兵征服了亚述的首都埃卡拉图以及亚述的邻国布荣达(哈布尔上游)和扎勒马库(巴里赫上游)。这样,西从幼发拉底河岸东到底格里斯河岸,广大亚述地区和其中的数十小国,全部臣服于“四方之王”汉穆腊比。巴比伦王朝这时控制的版图超过了历史上任何王朝的最大版图。经过十年频繁战争(29年至38年),雄才大略的汉穆腊比终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在他的33年至38年之间,他颁布了著名的《汉穆腊比法典》,保护了平民阶级的利益,从而保证了军队中公民兵的来源。这也是他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统一天下仅五年后,年迈的汉穆腊比死去,在位43年,其英名永垂青史。
九 塞姆人的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王朝的汉穆腊比(前1792—前1750)一统天下(8)
4. 马瑞兴亡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亚述兴亡于底格里斯河中上游
马瑞城和阿淑尔城是两座历史悠久的古代城邦。马瑞在公元前2500左右的早王朝时期就吸收了苏美尔文化,并一度成为号令苏美尔和阿卡德的霸主。《苏美尔王表》曾把马瑞第一王朝和基什、乌鲁克、乌尔等苏美尔霸主城邦的各王朝一起列入表中。两城的考古发掘,特别是马瑞,都发现了丰富的早期历史文物。阿卡德帝国的对外扩张曾一度摧毁了马瑞和阿淑尔城邦的独立。在乌尔第三王朝统一两河流域后,由于马瑞和阿淑尔二城距王朝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