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4页)
这几年来,天气越来越干,地里的庄稼收成实在不好。想我小时候,我们这里雨水都还很足,村里的日子也不算难过。现在要不是大家都有人在外打工,恐怕有些人家里要拉饥荒。”
“可是电费高了,收成多点也不抵事啊。爷爷,听说李贺回来了,最近在忙些什么,今天怎么没见到他?”李大山也觉得形势没有多少改观,顺便问起老同学的情况。李贺是他高中的同学,也是因为没钱,考上个一般的学校也没有去念,一直在县里面找事情做。
“李贺那小子是个好小伙,他这些年在县城打工,挣了点钱,回来说要搞大棚。春节后,大棚盖起来了,种的蘑菇,听说都是卖到镇上或县上,生意还不错。上次遇到他,还说准备明年再建一个大棚呢。”李全学说到村子里的能人,就像自家人一样,高兴得很。
“村里富裕的就那么两三户,除开贫困的五六家人,其他大部分都只是糊弄着过日子,真真是得过且过。没有水,难啊!”李大山也很希望大家能找到发家致富的好路子,但是缺水这个致命的问题使得大家搞点什么都困难重重,毕竟不管是稻子麦子还是大小牲口,没有水是长不大的。
跟李全学聊了半天,吃了晚饭,李大山一个人躺在床上,睁着眼睛,难以入睡。一会儿想到自己的病情,一会想到村里的旱情,一会又是那些懒惰的村民在眼前晃来晃去,直到天边微亮才睡了过去。
等李大山醒来时已经是十点多钟了,院子里很热闹,听声音像是听到消息的村民都来看他,毕竟李大山也算村子里走出去的大能人。大家愿意跟他聊天,了解外面的世界,或是希望打听点发家的门路。
李大山洗漱完毕,吃了点东西,穿好衣服,走了出来,跟各个村民打招呼,同时把昨天没有发完的东西挨个的发给大家,同时给抽烟的乡亲发烟点烟。这时发到糖、抽到烟的人总是洋溢着真心的笑容,感觉到能人给他们面子,也觉得村子培养出了这样的能人于己有荣。李大山的小汽车大家可是都见过的,就是县里面也没有几辆这样的好车。
这时李贺也来了,往常李大山过年过来李贺总是要找他聊天,李大山也很喜欢和这个性格相投、又有干劲的同学说些家乡发展、政策走向的事情,也算是他在村里为数不多的知心朋友。
“大山,你怎么回来了?昨天咋一听我还不信,又在忙大棚的事情,所以就说今天早上来看看,没想到你小子真回来了。现在城里面不是事情正多的时候吗?”李贺既高兴,又疑惑的问道。
“我不打算在城里干了,城里太累人,想回村子里找些事情做。你现在不也回来了吗?”李大山解释道。
李贺知道李大山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见他有了主张,也不多说,把自己搞大棚的事情说了说,又聊了些别的,约定改天再聚,就回去了。
又跟村民聊了一会,就到了吃中饭的时候,这时村民就都自觉的离开了。
吃完饭,李大山把李全学叫住:“爷爷,我这两天打算进山一趟。”
“怎么突然想起进山?”李全学感到不解的问道,随后又像想起了什么,“大山,你在城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没有什么事情啊,就是觉得在城里呆久了,没意思,想回村子住段时间。”李大山掩饰道。“爷爷,现在不是好多人在农村创业吗?你看李贺也回来了。我现在有了些资金,也想试一试。”李大山又给自己找了个借口。
“那你进山干什么?你以前很少进山的。”李全学还是很担心。
“我进山就是想玩玩,这些年没有时间玩,现在正好休养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