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4/4页)
,就走到了二三百米远的一棵树边,掏出了电话。
可惜他低估了李大山的听力,结果李大山把他的电话听得一清二楚。
郭双福对着电话:“左少,现在有个事情要请示您。”
另一边:“有什么事快说。要你不要打电话,你偏要打。说了就按我们开始定下的方案办,怎么又要请示?”
郭双福:“左少,这家伙鬼着呢,他可能知道了我们盯上了他的鱼塘,所以狮子大开口,一口价一千万,卖那几万斤鱼和二十多万尾鱼苗。”
另一边:“你现在一共收购了他多少钱的东西?”
郭双福:“不包括鱼塘,差不多一千四百万了。”
另一边:“那你知不知道,那小子这次卖鱼卖了多少钱?”
郭双福:“昨天您不是告诉我,卖了差不多二千万吗?”
另一边:“知道了你还请示,真是个笨猪!你给他一千万把鱼塘买下来,明年我们就全赚回来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你还指望我以后用你?你给老子记住,只有鱼塘,才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东西!”
郭双福:“我明白了,明白了,马上就办。”
此时那边电话已经挂了。
这下李大山全明白了,这“左少”确实就是幕后的主使人,但是自己在灵远时对此人并没有一点印象。这家伙看来是很早就盯上了自己,而且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可能除了黄教授这个外来人,他没有过多关注外,自己周围人的内裤是什么颜色,他可能都知道。自己太大意了,或许那些酒店里面就有一家是他的,不然不会那么快知道的。
其实,左少一般根本不在大众面前腾脸。他依仗权势,做什么都是指挥别人,让他们承担风险,而自己得最大份的利。不过一些人为了巴结他或是达到自己的其他目的,还是甘愿让他驱使。
等到郭双福回来,李大山装着什么也不知道。果然郭双福只是随口又讨价了一会,就答应了李大山的要求,让李贺、李春花他们惊奇不已。
就这样,整个农场就全部卖给了郭双福及他背后的那个人,至于他怎么发展,怎么赚钱,就不是李大山的关注范畴了。他现在急着到一片新的天地开辟自己新的事业。
没用两天,双方就达成了协议。算上粮食等剩余物资,郭双福把整整二千四百万打到了李大山的账户里面。
至此,这个农场就再也不属于李大山了,它已经改姓郭或是那个神秘的“左”。
当然,李大山不可能一下子搬走,郭双福也给了他半个月的时间。
郭双福这么大的动静,早就惊动了村里的人。大家都知道这人自己惹不起,而且大家还想靠征地分点钱、以后在示范区找点事情做,而李大山是马上要被人赶跑的人了,所以,几乎没有什么人来农场向李大山几人表达愤慨和安慰。在准备搬家的时候,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来,只有村里的会计李朝福带了点水果来看望大家。李朝福作为李全学老人的长期战友,一直配合得非常好,两人的感情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对于李朝福的“雪中送炭”,大家都很感动,和他说了很多知心话,也要他自己多保重。李朝福对郭双福的狐假虎威、村里人的见利忘义表示了自己的愤怒,但是他人微言轻,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坐了一会儿,李朝福也就回去了。只有李全学老人坐在那里独自感叹。
尽管有人不仁,但是李大山有义。他现在有了五千万现金,原来给村子里买粮食的那点钱,已经不放在他的心上,所以他决定免除全村人的这一笔债务,就当自己给他们的最后回报好了。农村的人或许没有文学中的那样淳厚、朴实,但是贫穷遮蔽了他们的双眼,看不到前进的道路,生活的艰辛让他们把“钱”字记在心上,写在脸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