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部分 (第3/5页)
兵马已经全部登岸,并返回各自的大营,这一战虽然未能击败天竺兵马,但却了解了天竺大军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天竺箭矢的情况已经完全摸清了。
华安对出征兵马还是比较满意的,并对他们进行了大大的赞赏,对表现突出的给与了奖励。
傍晚过后,天色越来越暗,在下游二十余里的一处密林之中,宋澄麾下的三千兵马,正在组装小船,以为天黑之后渡河之用,对于晋军兵马来说,组装这些小船是非常轻松的工作,十人一组,很快就将小船组装完毕了。
“将军,所有船只都已经准备完毕,就等天黑了。”一名部将小声说道。
宋澄轻轻点了点头,正色道:“留下五十名士兵看守骆驼,其余兵马扛起小船,向岸边行进。”
“将军,天还没有黑透,这个时候行动会不会被天竺斥候发现呢?”部将谨慎的说道。
宋澄摆了摆手,正色道:“天色已经很暗了,而且,北岸根本就没有人烟,不会有人发现的,况且,这里的天色不太好,天黑之后很有可能会上雾,而一旦上雾,我们可能就找不到过去的路了。”
“是,将军。”部将应了一声,立即带领士兵向岸边行去。
待三千兵马分批抵达岸边之后,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至少从对岸方向看来,是发现不了这么一支兵马的。
宋澄军团也仅能依靠对岸的标志性地理特征,向对岸缓缓行去,若是什么都看不见,则一定会在宽阔的恒河上迷路,从而不知会瞟向何方。
宋澄军团悄悄下水,并排成三列纵队,缓缓向南岸划去,对岸的一块高耸的山峰便是他们的坐标,只要他们看准这个坐标,便不会走错路,而且在抵达对岸之后,可以迅速以这个山峰为基准,很快找到天竺的华氏城,这座山峰自然就是晋军斥候发现的坐标,并提供给了宋澄。
经过近半个时辰的努力,宋澄军团终于相继抵达了北岸,并隐藏在了北岸的密林之中。
宋澄在麾下全部兵马登上岸边之后,立即下达命令,将所有船只全部砸毁,仅留下两三艘小船作为传递消息使用,以显示破釜沉舟的勇气。
“将军,找到华氏城了,就在东面二里处,只要越过前面的小山峰就可以看到了。”一名刚刚派出不久的斥候奔回了密林,并急忙汇报道。
宋澄闻言,心里一阵激动,并带领几名部将亲自前去视察,斥候说的没错,华氏城就在东面二里处,城内的灯火将整个城池照的透亮,一看就是一座富裕的大城池。(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草船借箭
华氏城就在眼前,但宋澄并不打算立即发起进攻,因为此刻太阳落山没有多久,城内的天竺兵马还没有休息,此刻进攻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伤亡,而若是在夜半的时候发起进攻,则一定可以将伤亡减少到最低。
“将军,华氏城就在眼前,不如直接拿下。”部将却并没有考虑到伤亡,大声建议道。
宋澄摆了摆手,轻声道:“记住华氏城的位置,待会儿可能会起雾,让将士们埋伏好,夜半的时候发起进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我军的伤亡。”
“是,将军。”部将应了一声,并立即让麾下将士隐藏好,准备在夜半的时候向华氏城发起进攻。
宋澄的判断果然没有错,在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内,树林中便起雾了,而随着大雾变得越来越浓,远处灯火辉煌的华氏城已经看不到了,不过,晋军众将士已经记住了华氏城的具体位置,为此,即便看不到华氏城的位置,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准备的找到华氏城。
“将军,雾气这么大,以末将看,我军只需偷偷爬上城墙即可,霹雳弹根本就用不上啊!”部将看着周围的浓雾,开口说道。
宋澄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