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5页)
老头在焦急的等着。
双方见面,两个老头就将印章要了过去,然后拿出放大镜凑在一起聚精会神的看。
秦时鸥悄声问道:“怎么了,这是什么?”
毛伟龙神秘的眨眨眼,道:“待会你就知道了,他娘的,你小子真是好命,难道老天爷认你当干儿子了?你爷爷刚给你留下了什么青铜雕像,现在你姥爷又给你留下了另一件宝贝。”
两个老头大概研究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其中一个方脸膛的老先生放下放大镜叹息道:“原来这节庵印竟然真的存在!一直以来,我以为这是民间的传说,哪知我竟然犯了这大错!”
毛伟龙低声给秦时鸥介绍道:“年龄大的老头姓郭,叫他郭老就行,是清华大学明清史研究专家,专门带博士生的,很厉害。另一个是钟老,研究的是古文字,也是一位教授,两人也都是玉石方面的专家。”
顿了顿,他又道:“当时你给我看这个印章的时候,我觉得它可能是田黄石质地,你知道田黄石吗?”
秦时鸥茫然的摇摇头,毛伟龙顿时一脸鄙夷,秦时鸥只好试探的问道:“是不是一种宝石?”
“是最珍贵的宝石!”毛伟龙咬牙道,“最珍贵的,最珍贵的!”
两个老头摘下眼镜坐到了秦时鸥对面,郭老微笑道:“小伙子,你这件传家宝,可真是宝贝,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这印章上面的字体,都是篆体,而篆体在唐宋元明时期,是印章专用字体,其中,印章顶上这两列字,左面是‘名芳千秋’,右面是‘忧国忘身’。”
“此外,石块前后左右四面用篆体写的这四句话,其实是四句七言诗:手帕蘑姑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你知道这四句诗是什么吗?”钟老插嘴问道。
秦时鸥尴尬的笑了笑,他挺喜欢诗词的,但天可怜见,这四句诗是确实没听过。
钟老叹道:“很正常,这首诗没什么名气,我再给你读一首,你应该就有印象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石灰,这是于谦的诗!”秦时鸥立马道。
钟老微笑道:“是的,这首诗是于谦于少保的诗作,这两首诗,都是他的大作。印章上的这首,名为‘入京’,是当年于少保从山西赴京为官时候的作品。”
秦时鸥脑中灵光一闪,道:“我想起来了,‘两袖清风’这个词,就是从这首诗里出来的,对吗?”
郭老抚须笑道:“不错,正是如此。”他翻开印章,指着最下面则是四个篆体大字道,“这四个字,是‘节庵公印’,节庵公便是于谦的自号!”
这下子秦时鸥听明白了,他的声音顿时也颤抖了起来,道:“这印章,是于谦生前所用?”
如果真是这样,这印章就不只是宝贝这么简单了,而是国宝!
于谦何许人也?那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华夏脊骨、民族英雄!如果要夸赞他,那用任何词语都不为过!这是真正用不屈傲骨撑起过一个民族、一个朝代的伟人!
秦时鸥中学时代最佩服的两位民族英雄,便是岳飞和于谦!
郭老摇摇头道:“并非如此,这个节庵印,于谦从未用过,根据《明史-于少保纪》的记录,是英宗年间一位福建大印章师傅专门为于谦制作的,用的材质是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田黄石。”
“后来,这印章送给于谦后,于谦很是喜欢,却因为太过珍贵,没有接受,只是观摩把玩了月余,便请当时从京返回福建的一位官员带了回去。”
“这一段在《明史》有记载,但这节庵印一直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所以后来的历史学家考据这一段的时候,都以为只是著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